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

指刘邦在家乡对起义之民众说:如果选择领导将官不当,就会一旦失败,肝脑涂地,不好挽救。后以此典比喻失败惨重,不可收拾。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曾任泗水亭(今江苏沛县东)长(管治安警卫之小官)。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壮丁去为秦始皇修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陵墓。途中许多壮丁逃跑,刘邦考虑人跑了,自己不好交差,不如把大家都释放,自己也逃跑。有些不愿跑的就随刘邦逃到山中躲藏起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起义,许多郡、县人民奋起反抗秦朝统治。沛县县令也想起兵,派樊哙去芒、砀(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山中请刘邦回来同时起义。但当刘邦带着队伍回来时,县令又怕刘邦人多势众,不让进城。刘邦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去,号召城内民众杀死县令,共同起义。城内民众杀死县令,欢迎刘邦进城,并请他当县令。刘邦说:“天下当今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事,如果选择领导将官不当,就会一旦失败,肝脑涂地,不可挽救。我不是爱惜自己的性命,而是担心能力薄弱,不能保全父老兄弟。这可是件大事,希望大家再推选能够胜任的人。”

【出典】:

史记》卷8《高祖本纪》350页:“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例句】: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永安王孝基传》:“夏城坚,攻之引日,宋金刚在近,内拒外疆,一败涂地。” 宋·苏洵《管仲论》:“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10:“郡民老幼皆号泣曰:‘杀我总督官,我尚何为生。’壮者助中军殊死战,台军一败涂地,屠其二营。” 清·曹雪芹《红楼梦》74回:“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述补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杜鹏程《保卫延安》:“他们倒霉起来,就会一败涂地,不可收拾的。”△贬义。常用于形容军事或体育竞赛或家道败得惨重,无能复起。→一蹶不振 一败如水 落花流水 屁滚尿流 ↔大获全胜 旗开得胜 一帆风顺。也作“壹败涂地”。


解释一旦失败,将会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汉高祖刘邦在秦朝末年是个小小的亭长,掌管方圆十里的治安。一次,他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刘邦估计,等到达骊山,民夫可能全都会跑光,那时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于是有一天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趁夜把押送的民夫全都给放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不愿走,就跟着刘邦一块儿逃难。由于刘邦斩杀了白蛇,头顶又常常出现天子的云气,所以几年中,前来归附的人不断增多。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后,刘邦也回到沛县,发动那里的人们杀掉原来的县令,响应陈胜。沛县父老想请刘邦担任县令,刘邦说:“当今天下大乱,诸侯群起,如果首领选得不当,就会一败涂地。我并不是过于爱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能保全父老兄弟。选举首领是件大事,希望你们重新选择能够胜任的人。”但是萧何等人都担心万一大事不成,以后会被秦朝官府诛灭家族,因此都尽力辞让,仍然推举刘邦。父老们也都认为没有比刘邦更合适的人选。刘邦辞让不过,就担任了首领,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号“沛公”。

例句

搞阴谋诡计的人,靠整人发家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但最终都将一败涂地。


【词语一败涂地】  成语:一败涂地汉语词典:一败涂地

猜你喜欢

  • 卫瓘

    《晋书.卫瓘传》:“咸宁初,征拜尚书令,加侍中。……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汉末张芝亦善草书,论者谓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晋人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

  • 始皇封松

    指秦始皇往东方巡游泰山,避雨树下,因封松树官爵名称。后以此典咏松或咏泰山事。秦始皇攻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后,统一了全中国。取消分封,行郡、县制。收缴兵器铸金人。以弱民众。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

  • 东丘

    同“东家丘”。唐严维《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词语东丘】   汉语大词典:东丘

  • 矛头淅

    同“矛炊剑淅”。元袁桷《至治癸亥八月望日过枪竿岭马上联句》:“兢兢矛头淅,扤扤井口索。”【词语矛头淅】   汉语大词典:矛头淅

  • 游屐

    同“游山屐”。元 赵孟?《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诗:“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词语游屐】   汉语大词典:游屐

  • 鹊绕南枝

    源见“乌鹊南飞”。感慨栖止不定。明杨慎《中秋夜小酌即席示二弟》诗:“月照三更,鹊绕南枝雁亦惊。”

  • 一壶天地

    同“一壶中”。元许有壬《琳宫词次安南王韵》:“一壶天地浑无迹,只有清风动竹声。”

  • 釜底尘

    同“釜甑生尘”。元郑元祐《送诗僧珩书记》诗:“艰难若此良自笑,束烧不爇釜底尘。”

  • 拔葵守介

    源见“拔葵去织”。指为官清廉自守。明 吾丘瑞《运甓记.嗔鲊封还》:“何不学拔葵守介公仪相?何不学拾李还邻宋就卿?”

  • 抽刀斩乱麻

    《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高祖是之。”后世因谓治乱有魄力为“抽刀斩乱麻”。其他形容决断很有魄力。语本北齐文宣故事。《北齐书·文宣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