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冬足文史

三冬足文史

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 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后因以“三冬足文史”为禀赋聪颖、学业有成之典。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典源】《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三十二万言。’”

【今译】 汉代东方朔字曼倩,为平原厌次人。武汉帝初即位,在天下征召品行好、有才学的人才,将予以破格任用。四方人士纷纷上书论述政事得失,自我吹嘘的数以千计,那些无甚见地的就留下书奏让其回去。东方朔初至京城,上书说:“臣朔少年失去父母,靠兄嫂养大。十三岁开始学书,三个冬天文史知识已足够了。十五岁学习击剑。十六岁学习《诗经》、《书经》,诵读了三十二万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学业有成。

【典形】 三冬、三冬文史、三冬学、三冬足、三冬足文史、文史三冬、旧学三冬、三冬足用。

【示例】

〔三冬〕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遽足。”

〔三冬文史〕 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三冬学〕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三冬足〕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三冬足文史〕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文史三冬〕 元·耶律楚材《壬午西城河中游春》之九:“文史三冬输曼倩,田园二顷忆渊明。”


猜你喜欢

  • 绝妙辞

    同“绝妙好辞”。清黄景仁《赠杨荔裳》诗之四:“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 投琼

    源见“投木报琼”。喻厚赠。北周庾信《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词语投琼】   汉语大词典:投琼

  • 千万买邻

    花一千万钱买一个好邻居。比喻买宅事轻,择邻事大。寓意对好邻居之尊敬。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今山东东平)人。历仕齐、梁二朝,后跟随梁武帝,多有战绩,时人都很称颂他。一个叫宋季雅的人,任南康郡(今江西赣

  • 妄尉

    一般的校尉,此处“妄’是平凡的意思。《汉书.李广传》:“广与望气王朔语曰:‘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以下,材不能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

  • 天壤王郎

    《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迁谢家,意大不说(悦)。太傅(谢安)慰释之曰:‘王郎,逸少(王羲之)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憾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

  • 梦蘧蘧

    源见“庄周梦蝶”。指梦幻。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兹游淡泊欢有馀,到家恍如梦蘧蘧。”

  • 老熊当道

    同“老罴当道”。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见“老罴当道”。清·钱谦益《元日杂题》:“~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词语老熊当道】  成语:老熊当道汉语大词典:老

  • 泣罪

    源见“神禹泣罪”。指大禹自责其失。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仁同泣罪,幽比推沟。”【词语泣罪】   汉语大词典:泣罪

  • 孟尝泪

    源见“雍门泣”。指感伤沦落之悲。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

  • 射戟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尔。’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双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