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事故,通常指死亡。明代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并列 发生意外灾祸或事故,大多指死亡。《醒世恒言》卷8:“倘有~,你取出这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个扯得住你。”巴金《春》13:“万一海儿有个~,那我也活不下去了。”△贬义。用于预料有不幸事发生。→一差二错 飞来横祸。也作“三长二短”、“三长四短①”。


三长两短”在人们心目中指的是意外灾祸,常常是遇难、死亡的隐语、讳词。

为什么死亡与 “三长两短”有关呢?

原来,旧时是棺葬,而棺材 [谐音 “财”,人死后去阴间做官( 棺) 发财 ( 材) ] 是由六块木材做成的,长方形,上下左右长,两头短。上面棺盖为天,下面棺底为地,左右两边为日、月; 前后两头称为彩头 ( 头) 、彩尾 ( 脚) 。这些是以往的一种俗语。因棺盖是最后才盖上的,所以棺材构成的木块便是三块长的、两块短的,因而谓之 “三长两短”。此语便成为 “死”的一种别称、讳语,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口语中常说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意即万一遭到不测而身亡……

关于 “三长两短”有个有趣的故事:

苏轼被贬黄州当了个团练副使,有次朝廷命官来视察,苏轼及其几个学生陪同游赤壁。命官想为难苏轼,出了个联语让他的学生对: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命官问这个学生不知道,连连摇手,问那个也是一样。命官不由大笑,心想: “学生如此,老师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名师出高徒嘛! ”苏轼也大笑起来,命官不解,问苏轼为何大笑。苏轼笑道: “大人,你还不明白吗? 我的几个学生都已对出来了。你说的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我的学生们对的是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啊,哈哈! ”命官窘迫得无言以对了。


【词语三长两短】  成语:三长两短汉语词典:三长两短

猜你喜欢

  • 紫泥书

    汉.卫宏《汉旧仪》:“皇帝六玺……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里。”(引自《太平御览》卷六八二)秦汉两朝典章制度:凡皇帝的

  • 倒餐蔗

    同“倒餐甘蔗”。宋戴复古《送吴伯成归建昌》诗之一:“无因暗投璧,有味倒餐蔗。”

  • 舞雩之趣

    同“舞雩之咏”。明高攀龙《会语》:“康节如空中楼阁,他天资高,胸中无事,日日有舞雩之趣,未免有玩世意。”

  • 济川楫

    同“济川舟”。唐温庭筠《题丰安里王相林亭》诗:“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 败叶题诗

    源见“红叶题诗”。指传递旷居之怨情。宋吴文英《玉蝴蝶.夷则商》词:“败叶题诗,御沟应不到流湘。”

  • 伯起金

    源见“四知金”。杨震,字伯起。指非义之赠。清唐孙华《赠商州丞》诗:“终年未饱侏儒粟,昏夜频麾伯起金。”

  • 陈仓雉

    源见“陈宝雄”。美称雉。南朝 陈张正见《雉子斑》诗:“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

  • 顾曲周公瑾

    同“顾曲周郎”。周瑜,字公瑾。清沈受宏《赠吴事衍》诗:“共传顾曲周公瑾,谁识哀时庾子山?”

  • 蜂目豺声

    《左传.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豺是一种残暴的野兽,也叫豺狗,比狼小。蜂且豺声,指像胡蜂那样鼓出的眼睛,像豺狼那样凶恶的嗥叫。后以蜂目豺声比喻人的面目可恶,声音可怖。清

  • 一信风

    源见“风送滕王阁”。喻时至运来,仙风相助。清方文《马当山》诗:“马当山至滕王阁,六六江程一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