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上驷

上驷

驷(sì四):马。指孙膑(bìn殡)告诉田忌赛马用自己上等马对付对方中等马的取胜方法。后以此典比喻上等人才,或比喻物中之精品。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孙膑才能,骗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孙膑,用上宾之礼节款待他。田忌屡次和齐国的王族们赛马打赌。孙膑看到那些马的脚力差不了多少,但马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尽管下最大的赌注,我能使您获胜。”田忌听信孙膑的话,与齐王和王族们赛马下了千金赌注。等到比赛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个等级的马匹轮流比赛完毕,田忌输一场胜两场,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于是田忌推荐孙膑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询问兵法,就尊孙膑为老师。

【出典】: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2162、2163页:“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赛马)重射(数目大的赌注)。孙子见其马足(马的脚力)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上、中、下三等。即下文上驷、中驷、下驷)。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但;尽管)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面临现场比赛),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对待)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两次获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推荐)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例句】:

唐·韩愈《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词语上驷】   汉语词典:上驷

猜你喜欢

  • 井公六著

    《穆天子传》卷五:“是日也,天子北入于邴,与井公博,三日而决。”郭璞注:“疑井公贤人而隐祊,故穆王就之游戏也。”后以“井公六著”为博戏之典。南朝 陈 谢燮《方诸曲》:“井公能六著,玉女善投壶。”

  • 矫枉过直

    同“矫枉过正”。汉 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

  • 询于刍尧

    亦作“询刍”。刍荛:砍柴的人。古代的贤者有疑事请教于樵夫。比喻不耻下问。《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诈取豪夺

    见“巧取豪夺”。茅盾《路》7:“暑假以后他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不知道落在何处,胁肩谄笑是不屑,~又不能。”【词语诈取豪夺】  成语:诈取豪夺汉语大词典:诈取豪夺

  • 伯仲两喈

    《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不同否)?’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

  • 如汤浇雪

    同“如汤沃雪”。《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见“如汤沃雪”。《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耳。”【词语如汤浇雪】  成语:如汤浇雪汉语大词典:如汤浇雪

  • 子英赤鲤

    参见:角生鱼

  • 有德者必有言

    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语言。 古人认为把“道德品质”与“语言”相比较,前者是主要的。语出《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二程语录》卷一一:“人见六经,便以为圣人亦

  • 间不容发

    谓两者之间相距极微,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死与生、成与败极为接近,比喻形势紧迫危急到了极点。淮阴人枚乘(?一前140年),字叔。西汉辞赋家。初为吴王刘濞(bì必)郎中,上书劝刘濞不要谋反,说:“如果用

  • 衡门泌水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朱熹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按,《鲁诗》以“泌”为丘名。见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