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名一钱

不名一钱

名:原指给铜钱铸上“邓氏钱”名义,后转为占有之意。此典指邓通最后没有一文铸有姓氏之“邓氏钱”,即不占有一文钱,贫穷到极点。后以此典比喻穷到一文钱也没有。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就把邓通免官,在家闲住。过不多久,有人告发邓通偷出境外铸钱,汉景帝把邓通交给法官审问,确有这种情况,遂定案,把邓通家财产业全部没收,还欠债数亿万。长(zhǎng掌)公主(汉文帝长女刘嫖,为汉景帝姐,封馆陶公主)赏赐邓通一些东西,官吏就随即没收那些东西,一只簪(zān糌,古人用来插定发髻之条状物,用金、玉、骨等制成)也不准随身。于是长公主又派人给予衣食。邓通最终没有一文“邓氏钱”,寄住并死在别人家里。

【出典】:

史记》卷125《佞幸列传·邓通》3193页:“及文帝崩(bèng绷,古代称皇帝死为崩,借“山陵崩”作比喻),景帝(刘启,继汉文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改田赋十五分之一为三十分之一。进行“削藩”,平定吴、楚等七国之乱后,把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力收归朝廷,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有人告邓通盗出徼(jiào轿,边界)外铸钱。下吏验问(审问),颇有之,遂竟案(结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zhài债,通“债”)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zhé哲,就)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zhuó酌,穿戴)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给予)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例句】:

汉·王充《论衡·骨相》:“〔邓〕通有盗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明·吴应箕《忠烈杨涟传》:“莅虞一年,不名一钱。”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臣患病乞归,不名一钱,以授徒终于家。” 鲁迅《〈呐喊〉自序》:“《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


述宾 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语本《史记·佞幸列传》:“(邓通)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鲁迅《呐喊自序》:“《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的三个人。”△用于描写贫困缺钱。↔腰缠万贯。 也作“一钱不名”、“不名一文”、“一文不名”。


【词语不名一钱】  成语:不名一钱汉语词典:不名一钱

猜你喜欢

  • 一指禅

    同“一指头禅”。宋黄裳《赠致政王朝凤》诗:“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禅。”金元好问《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诗之一:“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禅。”【词语一指禅】  成语:一指禅汉语大词典:一指

  • 不欺暗室

    也作“弗欺暗室”、“暗室不欺”等。意思是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欺心的事情。这是古人的一种美德,后人常借此自勉或赞他人。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南朝梁皇帝

  • 形影相吊

    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主谓 吊,慰问。只有自己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孤单,犹“形单影只”。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表》:“~,五情愧赧。”马车《说书人》:“既便碰了面,也尽量不呆太长的时间,总找个借

  • 璧水

    《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於乐辟雍。”毛传:“水旋丘如璧,曰辟雍。”辟雍为古天子设立的学校,环以水池,形如璧。后因以“璧水”称太学或读书讲学之所。南朝 梁何逊《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

  • 名标雁塔

    源见“雁塔题名”。谓考中进士。明 刘兑《娇红记》:“全不问身跳龙门,名标雁塔。”

  • 泛斗

    同“泛槎”。明李东阳《漕运参军郭彦和镇苏松时有巨舟张东海名曰海天一碧为赋长句》:“凌风不作苏门啸,泛斗还从汉使归。”【词语泛斗】   汉语大词典:泛斗

  • 鹤市

    源见“鹤辞吴市”。指苏州。明 李士标《秋日偕卞润移棹虎丘》诗:“虎疁北拒通关路,鹤市西来尽佛宫。”【词语鹤市】   汉语大词典:鹤市

  • 黔娄夫妇

    源见“黔娄被”。借指安贫守道的夫妇。唐白居易《寒食日寄杨东川》诗:“不使黔娄夫妇看,夸张富贵向何人?”

  • 真知灼见

    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灼,明白透彻。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多驻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并列 灼,明彻、鲜明。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张贤亮《小说中国》:“从他老人家开始直到现代,知识分子

  • 昼接

    源见“晋接”。形容受礼遇。宋王禹偁《三黜赋》:“慕康侯之昼接兮,苟无所施锡尔而胡为?”【词语昼接】   汉语大词典: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