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丙吉问牛

丙吉问牛

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西汉大臣。汉宣帝时任丞相,封博望侯。丙吉常到各地巡视,了解民情。一次到乡间视察,途中遇到百姓间发生群殴,死伤者横陈路旁。丙吉见后,并不过问,随行官吏对此很奇怪。乘车前行又看到有人赶着一头牛,牛吐舌喘气。丙吉吩咐停车,让驾车吏前去询问:“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随员们认为丞相见百姓死伤不问,却去问牛,前后失当。有人去问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伤了人,长安令和京兆尹(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应依法追捕处理,这是他们的职责。而作为丞相,只是考察百官的治绩,在岁末上奏皇帝进行赏罚罢了。对于这类小事,我不应过问。现在正值春季,天气并不热,这头牛并未远行而气喘,这表明气候反常,恐怕对农业生产有所损害,所以我才停车相问。位居三公,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这正是我这丞相所应担忧的事啊!”属吏们听后,心悦诚服,都认为丙吉能识大体。丞相问牛喘,正是克尽关心国计民生的职责。后因用作称颂官员关心民间疾苦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74《丙吉传》3147页:“(丞相丙)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例句】:

唐·长孙佐辅《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谏虎昔赐骏,安人将问牛。” 唐·邵谒《论政》:“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唐·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道畅应为蝶,时来必问牛。” 唐·卢延让《逢友人赴阙》:“倚马才高犹爱艺,问牛心在肯容私。” 宋·梅尧臣《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3折:“包待制比问牛的省力气,俺父亲比那教子的少见识。” 元·姚守中《中吕粉蝶儿·牛诉冤》:“见一个宰辅,借问农夫,气喘因何故?听说罢感叹长吁。” 明·刘基《和石末公冬暖》:“祝蜴漫劳遵故事,问牛谁复轸忧心。” 明·李东阳《丙吉问牛》:“不问僵尸问喘牛,春来多少庙廊忧。” 明·徐渭《数年来南雪甚于北》:“吠犬从今无一处,喘牛必问有诸贤。” 清·王摅《寿京江张太夫人》:“尽道相公能问喘,遂令天子至垂裳。” 清·赵翼《庆晴村为尹文端师第五子来镇江握手道故》:“即看今日施行马,犹为先人问喘牛。”


【典源】 《汉书·丙吉传》:“吉又尝出,建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合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今译】 汉宣帝时丙吉任丞相,他经常巡视各地,了解民情。一次,丙吉又出巡,遇见百姓发生冲突,相互殴斗,死伤者横陈路旁,丙吉见了并不过问,属吏对此非常奇怪。乘车前行又碰到有人赶着一头牛,牛吐舌喘气。丙吉马上叫车停下,让御车小吏上前询问:“赶牛走了几里了?”属吏认为人死伤不问而问牛,前后失当,不免问丙吉,丙吉说:“民众斗殴死伤,长安令京兆尹应该查禁追捕,这是他们的职分。作为丞相,只在岁末考察他们的治绩,上奏赏罚而已。我不能管这些小事,在路边过问斗殴,而现在正值春季,天并不很热,牛没远行而气喘,我怕是气候反常,才停车相问。位居三公,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这正是我应当担忧的啊。”听了这番话,属吏才心悦诚服。

【释义】 后以此典称扬官吏关心民间疾苦; 也借指丞相等高官。

【典形】 丙吉问牛、喘牛、喘牛必问,少阳用事,问喘,问喘牛,问牛喘,路不喘牛,相车问牛喘。

【示例】

〔丙吉问牛〕 唐·邵谒《论政》:“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喘牛〕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及驱犀节,乃牧雄州,吏不惊犬,人无喘牛。”

〔喘牛必问〕 明·徐渭《数年来南雪甚于北》:“吠犬从今无一处,喘牛必问有诸贤。”

〔少阳用事〕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铬》:“少阳用事,抱莹角以来思; 畏景无阴,踠奔蹄而至止。”

〔问喘〕 清·王摅《寿京江张太夫人》:“尽道相公能问喘,遂令天子至垂裳。”

[问喘牛] 宋·梅尧臣《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问牛喘〕 明·李东阳《问喘词》:“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


【词语丙吉问牛】  成语:丙吉问牛汉语词典:丙吉问牛

猜你喜欢

  • 鼎湖龙髯

    源见“乘龙出鼎湖”。借指已故帝王。唐李峤《汾阴行》:“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 七步嫌迟

    源见“七步成诗”。形容文思敏捷过人,无与伦比。唐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诗:“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 帷毂

    《后汉书.舆服志上》:“近小使车,兰舆赤毂,白盖赤帷,从驺骑四十人。此谓追捕考案,有所敕取者之所乘也。”后以“帷毂”为受命为方镇之典。明李日华《西厢记.白马起兵》:“帷毂登坛,权旌驻节。”【词语帷毂】

  • 旄头

    387 ① 亦作“髦头”,星名,即昴宿,二十八宿之一。旧说昴宿七星,主大水或胡兵大起。《史记.天官书》:“昴七星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张守节《正义》:“昴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

  • 忠贯白日

    《宣和书谱.正书.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贯:通。“忠贯白日”指忠诚之心可以上通白日。后因以“忠贯白日”作为比喻无限忠诚之典故。《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 银河犯斗槎

    源见“乘槎”。指登天遨游的仙舟。亦借指远行的舟楫。宋杨万里《走笔送赵正则司户来访觐亲庭》诗:“却来书满参乡好,径泛银河犯斗槎。”

  • 亡羊歧路

    源见“歧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难以找到正确方向,易入歧途。柳亚子《读史》诗之二:“大错无端铸六州,亡羊歧路误清流。”【词语亡羊歧路】  成语:亡羊歧路

  • 风胡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楚昭王)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作铁剑……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见此三剑(即龙渊、泰阿、工布三剑)之精神,大悦风胡子。”风胡子简称风胡,亦作风湖,

  • 手板支颐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傲视王侯,闲散自适。唐雍陶《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词语手板支颐】  成语:手板支颐汉语大词典:手板支颐

  • ?家

    同“?家宅”。唐卢纶《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诗:“魏舒终有泪,还识?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