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严母扫墓

严母扫墓

严延年(?一前58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人,汉宣帝时任涿郡太守,敢于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后又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诛杀甚多,被称为“屠伯”。严母来看望儿子,正赶上严延年在腊月要处决犯人,母亲非常害怕,责备儿子说:“你有幸担任太守,治理千里方圆的地方,不用仁爱去教化百姓,反而借刑罚多杀人来抖威风,这难道是做父母官的心意吗?”后来,严母又说:“天道神明公正,多杀人者必遭诛杀。没想到临到老了却还得看到自己壮年的儿子遭到刑戮!我要离开你,回到老家先把坟地收拾干净吧!”过了一年,严延年果然获罪被杀。后以此典咏酷吏之事或指预见祸及家门。

【出典】:

汉书》卷90《酷吏传·严延年传》3667、3669、3671、3672页:“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也。……迁河南太守,赐黄金二十斤。豪强胁息,野无行盗,威震旁郡。”“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令行禁止,郡中正清。”“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雒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谓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例句】:

南梁·刘孝标《辨命论》:“且于公高门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 唐·李瀚《蒙求》:“苟弟转酷,严母扫墓。”


【词语严母扫墓】  成语:严母扫墓汉语词典:严母扫墓

猜你喜欢

  • 有声画

    指描写山水景物为主的诗歌有画意。元代黄溍《苕溪风雨中章德茂同泛》诗:“为君留此有声画,题作扁舟烟雨图。”【词语有声画】   汉语大词典:有声画

  • 摇唇鼓喙

    犹摇唇鼓舌。明 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见“摇唇鼓舌”。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诩诩相夸奖。”【词语摇唇

  • 虎溪径

    源见“虎溪相送”。借指山上路径。唐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诗:“舍下虎溪径,烟霞入冥开。”

  • 东阳瘦体

    同“东阳销瘦”。元乔吉《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东阳瘦体,潘岳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词语东阳瘦体】   汉语大词典:东阳瘦体

  • 俯首贴耳

    低头垂耳,驯从听命。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亦作“伏首帖耳”。《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帖耳而泣。”帖:也作“贴”。【词语俯首贴耳】  成语

  • 攀髯

    源见“乘龙出鼎湖”。谓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唐元稹《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复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清 钱德震《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

  • 夏康中兴

    《左传.襄公四年》:“(魏绛)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作伪而不德于民……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

  • 杜回可结

    源见“结草以报”。指报恩之事。唐殷文圭《春草碧色》诗:“杜回如可结,誓作报恩身。”此用以咏春草。

  • 郭家金穴

    《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载:郭后弟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邓氏铜山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好吃懒做,不学无术。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子路远落在后面。看见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农具。便问他,您看见我的老师吗?那个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不认识五谷,谁晓得你的老师是什么人?说完,便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