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人:指贤人。云:句中助词。亡:失去,奔亡。殄瘁:病困。 贤人丧亡,国事危殆。 旧时多用于怀念所谓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语出《诗.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珍瘁。”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病困。”《后汉书.郭太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文选.陆机〈辨亡论〉》:“而邦国颠覆,宗庙为墟。呜呼,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不其然与?”《晋书.刘惔传》:“后孙绰尝诣褚裒,言及惔,流涕曰:‘可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宋.黄庭坚《答王周彦》:“东坡先生遂捐馆舍,岂独贤士大夫悲痛不能已,所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者也,可惜可惜!”《明史.王元翰传》:“被废诸臣,久沦山谷,近虽奉诏叙录,未见连茹汇征,苟更阅数年,日渐消铄,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可痛哭者四。”也单引 ① 〔人之云亡〕。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人之云亡,忽移岁序。”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势去矣,人之云亡。”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人之云亡,十有一纪。”


其他 人,德才兼备的贤人。云,助词。亡,失去,奔亡。邦,国家。殄瘁,病困。贤人丧亡或不在位,国家就要面临危殆。语出《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晋·陆机《辨亡论下》:“夫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而邦家颠覆,宗庙为墟。呜呼,~,不其然欤?”△多用于国家政治方面。也作“邦国殄瘁”、“人亡邦瘁”、“人亡国瘁”。


【词语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成语: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汉语词典: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猜你喜欢

  • 贯鱼之次

    《后汉书.杨赐传》:“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李贤注引《易.剥卦》曰:“‘贯鱼,以宫人宠。’言王者御宫人,如贯鱼之有次序也。”后因以“贯鱼之次”形容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亦

  • 偷丸奔月

    源见“嫦娥奔月”。喻女子成仙升天。明陈汝元《金莲记.谋合》:“思量,羞娥难放,愿偷丸奔月,独守云房。”

  •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鞭子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去。 比喻力量达不到。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二年》:“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南郑于国,实为马腹也。’”后也

  • 袭冶承弓

    源见“克绍箕裘”。谓继承先辈的事业。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枕经籍史,销灯火于三馀;袭冶承弓,觊风云于一旦。”并列 指继承父亲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三写成乌

    源见“乌焉成马”。谓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余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抵牾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见“三写易字”。清·黄宗羲《辨野史》:“去今五十余年

  • 射虎南山

    同“射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提干李君索余赋秀野绿绕二诗》词:“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

  • 听乐属文

    唐李翰一边听声乐,一边写文章的事。《渊鉴类函.乐总载三》:“唐李翰为文,思迟。求乐者,奏之,神逸,乃属文。”属( ㄓㄨˇ zhǔ 主)文:作文章。

  • 含蓼问疾

    参见:钟阜蓼并列 蓼,为一种苦辣的植物。比喻不辞艰苦,抚慰百姓,与百姓同甘苦。语本《国语·越语》和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所载政事:越王勾践谋复吴仇,身自磨砺,夜以继日,目倦欲睡,则含辛辣之

  • 人盲马瞎

    同“盲人骑瞎马”。清邹祗谟《满江红.己丑感述》词:“滚滚红尘,哭西风,斜阳宫刹。方悟得夜半深池,人盲马瞎。”【词语人盲马瞎】   汉语大词典:人盲马瞎

  • 孙宝自劾

    劾(hé合):揭发罪状。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以精通儒经被任命为郡吏。后御史大夫张忠请他到府中当属官,打算请他教自己的孩子学习经书,就扫除修饰了几间房子,添置家具,请孙宝去住。但孙宝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