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莫予毒

人莫予毒

原作“莫予毒也”。意谓再也没有人危害我了,比喻没有人能和自己抗衡。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争夺霸主而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方统帅是令尹成得臣(字子玉)。他虽然剽悍善战,但由于中了晋方埋伏,在这次战斗中打了败仗。以其才能而言,如果认真总结教训,再加上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实力强大,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但是楚成王因一时战败,十分恼怒,勒令得臣自杀,并以毫无才能的蒍吕臣代其为令尹。楚成王这种自隳长城的错误作法使得晋文公十分高兴,他在听到得臣自杀的消息后,得意地说:“莫予毒也,蒍吕臣这个人当上了楚国令尹,最多不过守住摊子,哪能向外进攻与我争霸呢?”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蒍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例句】:

宋·刘克庄《西山真文忠公行状》:“万一此虏遂亡,莫或余毒,上恬下嬉,则忧不在敌而在我。”清·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彼民贼之呕尽心血,遍布罗网,岂不以为算无遗策,天下人莫余毒乎!”


主谓 没有人能伤害我。形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7:“那种‘一人独吞’、‘~’的派头,不过是封建主的老戏法,拿到20世纪40年代来,到底是行不通的。”△贬义。多用于描写狂妄倨傲。→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若旁无人


【词语人莫予毒】  成语:人莫予毒汉语词典:人莫予毒

猜你喜欢

  • 悟布毛

    《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亦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

  • 金丸

    源见“韩嫣金丸”。金制的弹丸。喻指富贵子弟挥金如土。也指黄色丸状物。唐骆宾王《畴昔篇》:“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宋陆游《检旧诗偶见》诗:“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明高启《东丘兰若见枇杷》

  • 中山酒

    源见“千日酒”。泛指名酒,美酒。南朝 梁周兴嗣《答吴均》诗之一:“但酌中山酒,唯甘江浦橘。”【典源】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

  • 纡青佩紫

    见“纡青拖紫”。《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原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牧州典郡。”【词语纡青佩紫】  成语:纡青佩紫汉语大词典:纡青佩紫

  • 毛发倒竖

    愤怒或惊惧、寒栗的样子。《三国演义》二○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红楼梦》七五回:“看那月色时,也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主谓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

  •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

    琴、瑟:古代两种弦乐器。更张:重新上弦、换弦或调整弦的松紧,使乐器声音和谐。 琴瑟在演奏时声音不和谐,有必要改换乐器上的弦,重新调整安装。 比喻政令不合时宜时,必须加以调整改革。语出《汉书.董仲舒

  • 板凳愿坐十年冷

    表示读书治学要长期下苦功夫。语出范文澜自撰联:“板凳愿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按:据蔡美彪《对范文澜治学精神的两点体会》(《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前些天,在《人民政协报》读到一篇文章,

  • 胡嫔争樗

    胡嫔,晋武帝时大将军胡奋之女。《晋书.后妃.胡贵嫔传》:“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樗蒲,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

  • 张绪风情

    同“张绪风流”。前蜀贯休《上卢使君》诗之一:“马卿山岳金相似,张绪风情柳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