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

原作“似之而非”,指两个事物相似而实不相同,后则泛指看来似乎对,实际上并不对。有一次,庄子到山林中去,见到一棵大树,枝叶茂盛,而砍树的人却不砍倒它。庄子问其原因,伐木者答道,这棵树枝叶虽茂,但却没有什么可用的地方。庄子叹道,这棵树正是因为不成材而使其得到应有的寿命。从山中出来后,住在一个朋友家中,老朋友十分高兴,让奴仆杀鹅来招待庄子。奴仆问主人,家中有两只鹅,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杀那只?主人回答道,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那棵山中之树,以不成材而免于砍伐,现在这家杀鹅,那只鹅因不会叫而被杀死,要是让先生自我选择,是成材好,还是不成材好?庄子笑道,我既不是材,也不是不材。成材和不成材,相似而不同,因此难免碰到不好的下场。如果得其大道,脱出材与不材窠臼,主宰万物,而不为万物所主宰,哪里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出典】: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于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例句】:

汉·王充《论衡·死伪篇》:“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西晋·葛洪《抱朴子·崇敬》:“嫌疑相类,似是而非。”


其他 好像是真的,其实是假的;好像是对的,又好像是不对的。语本《庄子·山木》:“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后汉书·章帝纪》:“夫俗吏矫饰外貌,~,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多用于描写人或事的表里关系方面。→类是而非 模棱两可


解释形容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出处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庄子在山里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的人在这棵大树旁边休息却不去砍伐它。庄子问:“为何不伐这棵大树?”伐木的人说:“它没有什么用处。”庄子于是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活到老。”庄子从山里走出,借住在朋友家里,朋友非常高兴,让儿子杀只鹅来招待他。儿子问:“家里两只鹅,一只会叫,一直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掉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庄子说:“昨天咱们在山里遇见的大树,因为自己不成材而不被砍伐,现在主人家的鹅,却因为自己不成材而被杀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事情?”庄子笑着回答说:“如果是我,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就会既像是什么,其实又不是什么,就好像既合于大道其实却又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这样就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弟子们,你们记住了,最好的选择恐怕还只有归于自然吧!”


【词语似是而非】  成语:似是而非汉语词典:似是而非

猜你喜欢

  • 滥吹

    同“滥吹竽”。南朝 齐王融《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淄轩下。”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词语滥吹】   汉语大词典:滥吹

  • 鹿走姑苏台

    《汉书.伍被传》:“后王(淮南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呼之曰:‘将军上。’被曰:‘王安得亡国之言乎?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因

  • 礼岂为我设

    《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晋书.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按照古代《仪礼》规定,叔嫂之间,不通问候

  • 碧筒

    同“碧筒杯”。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三:“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金缕唱,碧筒劝,向冰山雪?排佳宴。”【词语碧筒】   汉语大词典:碧筒

  • 渍酒

    源见“炙鸡渍酒”。指朋友间吊丧墓祭。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繐帐犹悬,门罕渍酒之彦。”清钱谦益《画士张季挽词》诗:“一棺寂寂掩柴菅,零落贫交渍酒还。”【词语渍酒】   汉语大词典:渍酒

  • 龟毛

    同“龟毛兔角”。元袁桷《杨花曲》:“辛勤掇拾不敢弃,愿刮龟毛同作毡。”【词语龟毛】   汉语大词典:龟毛

  • 楚囚南冠

    参见:楚奏【典源】《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zhi) 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 (tuo,脱) 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冷(

  • 城是人非

    源见“辽东鹤”。感慨人事变迁。元 查德卿《柳营曲.金陵故址》曲:“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

  • 石家

    同“石崇家”。唐庄南杰《伤歌行》:“车驰马走咸阳道,石家旧宅空荒草。”

  • 泛五湖

    源见“范蠡扁舟”。谓退隐江湖。唐李泌《长歌行》:“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