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

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清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崇祯等候‘讨贼’的捷报,焦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述补 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语出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以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用于书法艺术。②比喻见解深刻,分析透彻。蔡敦祺《林则徐》(上):“卓大人这词儿是哪儿听来的? 挖苦得可够~!”△褒义。用于剖析说理。→力透纸背 鞭辟入里 铁画银钩 ↔浮光掠影 不着边际 隔靴搔痒。也作“入骨三分”。


解释分:长度单位,一寸的十分之一。本指书法笔力劲健。后用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出处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东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后人尊他为“书圣”。因官至右军将军,世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好,人们合称他俩为“二王”。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古今之冠”。

王羲之精研多种书法体势,其代表作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等。其中《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十分珍爱它,死时遗命将其殉葬昭陵,现在世间所流传的都是它的临摹本。

关于王羲之的传说故事非常多,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在其《书断》中记载,东晋皇帝在北郊祭祀时(祭祀时要把祝文写在木板上,每次更换新的祝词),命令工匠削除以前的祝文,而以前的祝文恰是王羲之书写的,当工匠削除时,发现其笔迹已经深入木板,深达三分。又说,他三十三岁时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岁时写了《黄庭经》,刚刚写完,就听见天空中有人说:“你的书法连我都感动了,何况尘世之人呢?”

近义鞭辟入里

反义轻描淡写

例句

红楼梦》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词语入木三分】  成语:入木三分汉语词典:入木三分

猜你喜欢

  • 平地登云

    同“平地青云”。《金瓶梅词话》二九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见“平地青云”。《金瓶梅》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之喜,添官进禄之荣。”【词语平地登云】  成语:

  • 穰苴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监军庄贾期而后至,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克敌后,尊为大司马。”春秋时,齐人田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即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能做到面不改色。 形容人能沉着应变,胆略过人。语出宋.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鲁迅《且介亭杂文.

  • 张翰思鲈

    同“张翰思归”。南唐李中《新秋有感》诗:“未逢征雁下,渐听夜砧鸣。张翰思鲈兴,班姬咏扇情。”

  • 华胥梦觉

    源见“华胥梦”。泛指梦醒。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 爨下残桐

    同“爨下焦桐”。宋陆游《秋夕》诗:“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词语爨下残桐】   汉语大词典:爨下残桐

  • 冯驩市义

    同“冯谖市义”。清李渔《奈何天.焚券》:“我昨日查点帐目,见有许多文券……不如做那冯驩市义的故事,瞒了主人,尽行焚毁。”

  • 蟾阙

    同“蟾宫”。元丁鹤年《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诗:“已为蟾阙彦,仍就鹄山居。”【词语蟾阙】   汉语大词典:蟾阙

  • 子云投阁

    同“扬雄投阁”。子云,扬雄字。宋辛弃疾《贺新郎.韩仲止山中见访》词:“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

  • 聊以解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杜子美诗:‘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篇,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生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