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击缶歌乌乌

击缶歌乌乌

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又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乌乌,同“呜呜”。后以“击缶歌乌乌”表现狂放不羁,或长歌解愁。宋陆游《小饮赏菊》诗:“举袖舞翩仙,击缶歌乌乌。”


【典源】 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烹)羊炰(pao)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今译】 古时秦地人娱乐,一边敲击瓦罐,一边发出“呜呜”的呼喊。汉代杨恽初为平通侯,后因事贬为庶人家居。他在给孙会宗的信中说:“田家劳苦,每逢节日烹羊饮酒以自娱。我本为秦地人,能为秦声。妻子是赵地女子,善于鼓瑟。又有奴婢数人能歌。酒酣耳热之时,即仰天敲瓦罐,大呼‘呜呜’为乐。唱道:‘种田南山,荒芜不管,种豆 一顷,豆落剩箕。人生在世行乐吧,何时才富贵!’”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狂放不羁; 或长歌解愁,发泄愤懑不平。

【典形】 唱乌乌,耳热歌、耳热酒酣、歌呜呜、击缶歌、击缶歌乌乌、乌乌歌、耳热仰视天、歌余耳热、唱莫呜呜、仰天击缶、击缶呜呜。

【示例】

〔唱乌乌〕 清·丘逢甲 《岁暮杂感》:“牢落高阳旧酒徒,缶声凄绝唱乌乌。”

〔耳热歌〕 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耳热酒酣〕 宋·陆游《城东马上作》:“手柔弓燥猎徒喜,耳热酒酣诗兴生。”

〔歌呜呜〕 宋·陆游《书幸》:“放怀歌呜呜,宁暇书咄咄。”

〔击缶歌〕 宋·范成大《大厅后堂南窗负暄》:“端如拥褐茅檐下,只欠乌乌击缶歌。”

〔击缶歌乌乌〕 宋·陆游《小饮赏菊》:“举袖舞翩仙,击缶歌乌乌。”

〔乌乌歌〕 宋·陆游《老叹》:“乌乌歌罢人谁问? 咄咄书成自不知。”


【词语击缶歌乌乌】   汉语词典:击缶歌乌乌

猜你喜欢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棹桨,竹竿空长,肚里无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造福于后人。清.颐琐《黄绣球》一回:“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

  • 章台骑

    源见“走马章台”。借指游冶之人。唐李观《御沟新柳》诗:“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

  • 钓碣

    垂钓者在水中所站立的石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僧弥、谢车骑共王小奴许集。僧弥举酒劝谢云:‘奉使君一觞。,谢曰:‘可尔。’僧弥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吴兴溪中钓碣耳。何敢涛张?’谢徐抚掌

  • 顾甑

    源见“堕甑”。谓徒劳无益的举动。清汪懋麟《题孟生像》:“手挥白羽看山坐,不是寻常顾甑人。”

  • 隆准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裴骃集解引文颖曰:“准,鼻也。”后以“隆准”代指汉高祖刘邦。宋苏轼《送郑户曹》诗:“隆准飞天上,重瞳亦成灰。”清 陈培脉《徐州怀

  • 牵舟岸上居

    同“岸上船”。清赵翼《蜑船曲》之一:“侬家生长胭脂水,不要牵舟岸上居。”

  • 庄椿

    同“庄椿算”。唐罗隐《钱尚父生日》诗:“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元 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诗:“惟期母寿庄椿逾,有子愿效返哺乌。”【词语庄椿】   汉语大词典:庄椿

  • 海枯石烂

    极言经历时间的长久,一般都作盟誓之用。明代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并列 大海干枯,岩石碎烂。形容天长日久,万物改变。金·元好问《西楼曲》:“~两鸳鸯,只

  •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茹( ㄖㄨˊ rú ):吃。 软弱的也不吃掉,坚硬的也不吐出。 比喻不凌弱畏强,欺软怕硬。语出《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 埋璧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