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刍狗

刍狗

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三国志.周宣传》:“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宜戒慎之。’顷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当善护之。’俄遂起火。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此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馀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后因以“刍狗”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晋刘琨《答卢谌》诗:“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


【典源】《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斋) 戒以将之;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今译】用草编扎的狗,未献祭时盛在竹箱里,覆盖绣巾,主持祭祀的人斋戒后恭敬地护送它; 然而献祭之后,行人踏着它的身体走过,打草的人将它取去作柴火烧掉而已。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轻贱无足轻重的东西或言论。

【典形】 刍狗、刍狗难重陈、刍狗贻梦、无用刍狗、永弃同刍狗、陈新刍狗。

【示例】

〔刍狗〕 晋·刘琨《答卢谌》:“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

〔刍狗难重陈〕 宋·苏轼《刘莘老》:“出试乃大谬,刍狗难重陈。”

〔刍狗贻梦〕 唐·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亦将恐刍狗贻梦,栎社见嘲。去矣君侯! 无落吾事。”

〔无用刍狗〕 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若下仆者,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

〔永弃同刍狗〕 唐·骆宾王《畴昔篇》:“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摇类转蓬。”


【词语刍狗】   汉语词典:刍狗

猜你喜欢

  • 哭黄垆

    源见“黄公酒垆”。痛悼亡友。黄人《哭黄摩西先生即题其遗稿》诗:“此后金昌亭子下,那堪斜日哭黄垆。”

  • 如在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后因以“如在”谓祭祀诚敬。《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王辅等,持节分诣岱山、东海、荥阳、河、洛,尽心祈焉。”【词语如在】   汉语大

  • 骑猪遁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载:唐武则天当政时,河内王武懿宗为元帅领兵御敌,到赵州时闻敌兵南来,便退至邢州,敌兵退,便又引兵向前。“元一于御前嘲懿宗曰:‘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甲仗

  • 南阮贫

    源见“未能免俗”。泛指贫寒。唐戴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 九日落

    源见“羿射九日”。借指为民除去祸害。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 西真攘桃

    源见“方朔偷桃”。谓在西王母处偷桃。宋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 衣绣昼行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曹操对张既说光荣返乡,光彩荣耀外现,恰如“衣绣昼行”。后因以“衣绣

  • 绝妙好辞

    《世说新语.捷晤》:“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同情,怜悯。 同情心,每个人都有。语出《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元.关汉卿《蝴蝶梦》二析:“圣人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不救,等我救。”《封神演义》三四回:“恻隐之心,人皆

  • 风流京兆

    源见“张敞画眉”。借指风流多情的夫婿。宋刘过《蝶恋花.赠张守宠姬》词:“眉黛两山谁为扫,风流京兆 江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