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

刚愎,强硬固执;自用,靠主观想象行事。刚愎自用,表示傲慢成性,听不进不同意见。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师伐郑,与之订城下之盟。不久之后,晋国以荀林父为将,率军救郑。闻知楚、郑两国已结盟,荀林父就想率军返回。这时,他的部下先縠以不救郑将失去霸主的地位而拒绝服从命令,擅自率师渡河,向楚军发动进攻。荀林父不得已,也只好改变原来命令,命令大军渡河,策应先縠,闻知晋军渡河求战,楚庄王心中害怕,便想撤军回国。这时,他的一个宠臣伍参看出晋军的弱点,劝告楚庄王回师与晋军打上一仗。他说,晋军主帅荀林父执政不久,部下不听指挥。他的中军副帅先縠这个人又很任性,违背命令擅自渡河。其他统帅也都控制不了军队,将士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迎战,必能打败晋军。再说,我国是国君亲自出征,晋国是臣下率军作战,以国君之尊而躲避臣子,也无法向楚国臣民交待。楚庄王听了,便改变主意,挥师北向,果然打败了晋军。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例句】:

韩非子·十过》:“鲍叔牙为人刚愎而悍。” 宋·陈抟《心相编》:“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诸葛成何事》:“荆公(王安石)刚愎自任,新法烦苛,流毒四海,不忍君子之见排,甘引小人以求助,卒为其所挤陷。”


并列 刚愎,倔强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独断独行。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则杀人,大则误国。”※愎,不读作fù。△贬义。用于表示主观。→师心自用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 虚怀若谷。 也作“刚戾自用”、“刚褊自用”、“狠愎自用”。


【词语刚愎自用】  成语:刚愎自用汉语词典:刚愎自用

猜你喜欢

  • 人焉廋哉

    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雪窑冰天

    朱弁使金,不辱君命事。朱弁(?-1144年)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少章。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以太学生擢任通问副使赴金,同行的还有朝奉郎假刑部侍郎王伦(1084一1144年)等。抵金后,

  • 深厉浅揭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谓渡浅水,可撩起衣服过去;渡深水,撩衣也无用,干脆连衣下水。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于常规。并列

  • 飞熊梦

    同“非熊兆”。元周文质《叨叨令.自叹》曲:“筑墙的曾入高宗梦,钓鱼的也应飞熊梦。”【词语飞熊梦】   汉语大词典:飞熊梦

  • 太仓稊米

    《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太仓,大谷仓;稊米,小米粒。后因以“太仓稊米”喻极渺小。唐白居易《和思归乐》:“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

  • 匣中剑

    同“匣剑”。唐张九龄《眉州康司马挽歌词》:“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 穿杨叶

    源见“百步穿杨”。指射箭技艺高超。多用以比喻科举及第。唐杜甫《醉歌行》:“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诗:“幸穿杨远叶,谬折

  • 车在马前

    把小马系在车后,使它习惯于大马的拉车。比喻使初学者见习。《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孔颖达疏:马子始学驾车之时,大马驾在车前,将马子系随车后而行,故示反之,所以然者,此驹未曾驾车,若忽

  • 何曾箸

    《晋书.何曾传》:“何曾字颖考。”“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西晋时,太尉何曾字

  • 孔宾隐去

    《太平御览》卷五〇三引王隐《晋书》:“祈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余,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祈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孔宾夜闻声呼“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