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包藏祸心

包藏祸心

形容某种言行的背后别有用心,其目的是加害对方。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公子围出使郑国,同时迎娶郑国贵族丰氏女。郑国君臣恐楚国此来不怀好意,便在城外招待了他们。聘问仪式结束后,公子围等又要求率众入城迎娶新娘,郑国执政大夫子产派遣行人子羽前去拒绝。他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与楚国结亲,是想依靠你们得到安全保证。可是你们总是在和善的言词背后包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我们这次上了当,将来诸侯对楚国都会严加戒备,你们的命令就很难施于各国了。”公子围知道郑国有了戒备,便提出倒转弓袋进城。郑国这才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出典】: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橐而入。许之。”

【例句】:

唐·骆宾王《讨武氏檄》:“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述宾 心里怀着干坏事的想法。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蒙永丽《神之恶》:“从马陵的调查研判,爱世教会教主真神二世可说是~,他企图利用政治权位图谋不轨,不惜以毁灭的手段来达成其改造世界的目的。”※藏,不读作zàng。△贬义。用于描写人的品性坏。→居心叵测 心术不正 ↔襟怀坦白 与人为善 心地善良 仁心仁术。也作“苞藏祸心”。


解释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心。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不讲信用,在诸侯国中留下了不好的名声。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宰相)公子围带领人马出访郑国,同时迎娶公孙段家的女儿。他们准备住进城内客栈时,郑国人却怀疑他们心怀诡诈,害怕他们在城里发动突然袭击,就派外交官子羽将他们婉言谢绝,让他们住在城外的馆舍。

访问会谈结束后,公子围再次准备带领军队进城迎亲,郑国的宰相子产还是很担心,就又派子羽推辞说:“由于敝国地方狭小,容纳不下随从的人,请允许我们在城外替你们清扫场地,听候命令。”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蒙受贵国君主赐给我们令尹围恩惠,对围说‘将让丰氏作你的妻室’。围摆设了祭筵,在我国先君庄王、共王的宗庙祭奠祷告后才来迎亲。如果把丰氏在野外赐给围,这等于是将君王的赏赐抛在了草丛里,也就等于贬低公子围的身份,让他不能置身于卿大夫们的行列了。不仅是这样,更使围欺骗了自己故去的国君,将受到贬黜而不能再作敝国国君的大臣,恐怕也无法回国,希望大夫你考虑一下这事。”

子羽说:“小国没有罪,自己不做准备,全部依赖大国才真正是它的罪过。本来打算依赖大国安定自己,又恐怕大国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心思来图谋自己。”公子围和手下知道郑国对自己有了防备,就请求带上倒垂着的空的弓箭袋入城,郑国这才同意。

近义心怀不轨

反义胸怀坦荡

例句

对那些包藏祸心的坏家伙,决不能麻痹大意。


【词语包藏祸心】  成语:包藏祸心汉语词典:包藏祸心

猜你喜欢

  • 樱桃口

    源见“樊素”。指唐代白居易歌姬樊素。《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俱又惊又笑道:‘声色场中,脂脂粉粉,老先生亦可谓司空见惯矣。况樱桃口、杨柳腰尚在身边,尽可消遣,为何一个商玲珑,便钟情至此?’

  • 阳台荐枕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会。唐王勃《杂曲》:“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 嵇向

    《晋书.向秀传》载:嵇康和向秀两人曾在山阳为邻,共同锻铁,相交甚厚。嵇康被杀,向秀作《思旧赋》相追念。后因以“嵇向”借指挚友及其深厚的友谊。唐钱起《客舍赠郑贲》诗:“嵇 向林庐接,携手行将归。”【词语

  • 寸田尺宅

    指资产的微小。宋代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并列 微薄的产业。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余单家孤子,~,无以治生。”△用于家产。【词语寸田尺宅】  成语

  • 熊罴之士

    《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熊罴之士”,勇士。后因以“熊罴之士”为比喻勇士之典故。《晋书.段灼传》:“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

  • 孙叔无谋

    《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晋师既济,(楚)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

  • 钟室之祸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载:楚 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诱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后因以“钟室之祸”指功臣遭忌被杀。清昭梿《啸亭杂录.转庵和尚》:“今天

  •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其他 怀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怀疑他。《金史·熙宗纪》:“谚不云乎,‘~。’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用于用人方面,谓用人应予充分信任。→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作“

  • 玉树埋尘

    同“玉树泥埋”。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诗:“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 三更半夜

    此典为赵昌言等通宵狂饮事。后指夜饮。赵昌言(945或955-1009年),字仲谟,一作幼谟,宋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举进士,通判鄂州,历知青州,知制诰。雍熙中,出知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