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南风不竞

南风不竞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入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竞,强劲,不竞是微弱不和的意思),多死声:楚必无功。’”

楚军北侵晋国,晋乐师师旷听到这个军事情报后,用律吕歌唱北风和南风乐曲,用占卜判断敌情(这是一种无有任何科学和事实根据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妄断)。他认为晋国在北,楚国在南,故以北风与南风作为两国的象征。师旷唱南风乐曲,南曲音调微弱而不与律声相和谐,他判断既然南风不竞,楚军必不获利不会有什么进展,故说“不害”。

后以南风不竞,常泛指军事或棋势等两相交锋中,处于南边的一方有失势失利的态势。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这里的“南风不竞”指樗蒲博戏的局势。

宋.杨万里《海鰌赋》:“牙斯(此以新莽时匈奴单于囊智牙斯侵汉,借指金主完颜亮侵宋)抵掌而笑曰:‘吾固知南风之不竞,今其幕有乌而信焉(参阅本书“楚幕有乌”条)。’”


主谓 南风,南方的音乐。竞,强劲。南方的音乐低沉而不强劲。比喻衰弱不振。清·觉佛《女英雄》:“不料近十年国威扫地,~,中原成游牧之场。”△贬义。多用于形容国家或地区等衰退,不景气方面。也作“不竞南风”。


【典源】《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晋·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

【今译】 晋国听说楚兵前来攻打、乐师师旷说:“不要紧。我先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之音微弱,其中多死声。楚国一定无功而返。”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衰弱不振; 或形容一方局势不利。

【典形】 北风竞、多死声、南风不竞、南风多死声、南竞、竞南风、师旷审音、师旷觇风、死声多。

【示例】

〔北风竞〕 宋·苏轼《江涨用过韵》:“行看北风竞,来救南风蹙。”

〔多死声〕 唐·贾至《燕歌行》:“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

〔南风不竞〕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既而南风不竞,北道言旋,幕府既开,邦君且止。”

〔南风多死声〕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南竞〕 清·赵翼《军营夜坐》:“关门风静无南竞,戎索星低欲北流。”

〔竞南风〕 唐·杜甫《最能行》:“此乡之人器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师旷审音〕 清·吴伟业《八风诗·南风》:“师旷审音吹不竞,钟仪怀土操谁传。”

〔师旷觇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词语南风不竞】  成语:南风不竞汉语词典:南风不竞

猜你喜欢

  • 解衣

    同“解衣推食”。唐李適《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明张居正《谢赐貂鼠疏》:“珥貂宠锡,恩尤重于解衣;温綍传宜,暖已逾于挟纩。”【词语解衣】   汉语大词典:解衣

  • 天柱

    源见“共工触柱”。神话中支撑天的柱子。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亦比喻负重任者。田汉《关汉卿》五场:“可是自从读了文丞相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

  • 韩娥曲

    源见“馀音绕梁”。泛指善歌艺人的优美动人的歌曲。清侯方域《偶听弦索后又寄一首》:“阊门听尽韩娥曲,不比樽前唱《渭城》。”

  • 燕骨

    源见“千金市骨”。比喻贤士。宋梅尧臣《吴冲卿王平甫作诗见寄答之》诗:“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项穷临流叹不尽,燕骨埋没庸可伤。”【词语燕骨】   汉语大词典:燕骨

  • 铁砚穿

    同“磨穿铁砚”。宋陆游《寒夜读书》诗之二:“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记年。”【词语铁砚穿】   汉语大词典:铁砚穿

  • 直兄

    指竹杖。宋代陶榖《清异录.木.园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庐山石虎庵,夜梦人长身清瘦而斑衣,言合身为庵中供养具。俄窗外竹生一箨,花紫箨如梦之衣。既成竹,用为柱杖,曰直兄。”箨( ㄊㄨㄛˋ tuò 拓)

  • 口若悬河

    亦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比喻能言善,讲话滔滔不绝。后也含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意。典出晋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著名哲学家,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

  • 韫价

    同“韫椟待价”。《晋书.郤诜阮种等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褏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词语韫价】   汉语大词典:韫价

  • 笙吹缑岭

    源见“王乔控鹤”。形容悠然自适的仙道生活。清宋琬《赠王苍岚少参》诗之一:“笙吹缑岭千年鹤,霞起天台万点螺。”

  • 元礼归纶氏

    《后汉书.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东汉.李膺字元礼,因事免官,便回到颍阳(即纶氏)去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