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卢郎

卢郎

泛指儒雅少年。原是对北魏卢渊、卢元明的赞语。卢渊,字伯源,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卢谌的后代,温雅好学,累官至仪曹尚书,封固安伯,然正心寡欲,不趋荣利。高祖想立冯后,在召集群臣议论之先问渊道:“你认为如何?”渊答道:“这事自古审慎,依臣愚意,应再检选。”高祖说:“朕意已定。”但渊仍坚持己见。待冯后得立,冯诞获盛宠,深恨渊,渊却毫不以为意。渊随高祖车驾南伐萧赜,恰逢泾州羌人叛乱,连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号称三万,徐徐而进,不及三旬,叛众逃散,数万人投降。当初,渊十四岁时曾到过长安,离开时,送行的人送至渭北,有个相面的扶风人王伯达说:“诸君都不如这位卢郎德望高,官运通,而且二十年后,还会奉圣命再到此地,愿彼时不要忘记我。”此行,王伯达已年过八十,仍至军门求见。卢元明,字幼章,渊的侄子,文采风仪可观,累官至尚书右丞,性好玄理,不妄交游,饮酒赋诗,兴至忘返。年少时曾遇中山王熙,熙虽博识仍赞叹道:“卢郎有如此风采,诵《离骚》,饮美酒,自成佳器。”并挽留数日,赠帛、马而别。

【出典】:

魏书》卷47《卢玄传》1049、1061页:“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元明)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识之士,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犹言美材,即有才德、能任大事的人)。’遂留之数日,赠帛及马而别。”

【例句】:

宋·周邦彦《清真词·卷下·〈玉楼春〉》:“夕阳深锁绿芳门,一任卢郎愁里老。” 金·元颜《临江仙》词:“一樽芳酒一声歌,卢郎心未老,潘令鬓先皤(白色)。”


【词语卢郎】   汉语词典:卢郎

猜你喜欢

  • 题汉柱

    同“汉宫题柱”。唐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词语题汉柱】   汉语大词典:题汉柱

  • 冯唐持节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有一次,匈奴入侵,魏尚率军出击取得胜利。后因报功时,战报比实际多了六个首级。主事文官绳之以法,认为是虚报有罪,汉文帝便把他削职下狱。冯

  • 鞭锦鳞

    源见“琴高乘鲤”。指仙游。唐李贺《兰香神女庙》诗:“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

  • 十九人

    源见“毛遂自荐”。指庸碌之辈。唐 高拯《及第后赠试官》诗:“公子求贤未识真,欲将毛遂比常伦。当时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词语十九人】   汉语大词典:十九人

  • 五鼓歌

    《晋书.邓攸传》载:晋人邓攸字道伯,少孤。居丧期间,以孝行闻名于当世。永嘉之乱时,他沦落于后赵石勒政权之下,后弃儿携侄南逃到江东,先任太子中庶子,后出任为吴郡太守,因吏治廉明而深得民心。他载米到郡,不

  • 白饭青刍

    唐.杜甫《八奏行赠西山检查使窦侍御》诗:“……江花未落还成都,肯访浣花老翁无?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窦侍御奉命检查剑南军务,事竣之后将还朝廷。杜甫时在梓州,窦北归时与杜相逢,诗人便写了这首

  • 竖貂

    同“竖刁”。《汉书.古今人表序》:“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清张笃庆《明季咏史》之四:“一任竖貂盘社鼠,谁将盐铁议弘羊?”【词语竖貂】   汉语大词典:竖貂

  • 尸鸠之恩

    同“尸鸠之平”。汉王符《潜夫论.交际》:“所谓平者,内怀尸鸠之恩,外执砥矢之心。”

  • 灵光鲁殿

    同“鲁灵光殿”。柳亚子《送蜕庵先生赴燕市》诗:“湖海萍踪几十年,灵光 鲁殿独岿然。”

  • 作茧自缚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本谓蚕老吐丝结茧,将自己包在其中。后以喻人做事自陷困境。鲁迅《华盖集.答KS君》:“于是从他的行为上感到失望,发生不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