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反裘负刍

反裘负刍

晏子春秋.内篇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者,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越石父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

又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说,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恃耶?’”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故“反裘负薪”者是把毛朝里穿的。穿裘毛朝里,既贴近身体,又减少磨损,故说“臣爱其毛”。魏文侯却从另一方面指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后常用比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倒置的行为。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连动 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怕皮袄的毛磨坏。原比喻穷困。后又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晏子春秋·杂上》:“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之晋,见~,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多用于轻重倒置方面。也作“反裘负薪”。


【词语反裘负刍】  成语:反裘负刍汉语词典:反裘负刍

猜你喜欢

  • 溱洧之讥

    《诗.郑风.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后因以“溱洧之讥”指淫

  • 悲摇落

    源见“悲秋”。指对萧瑟秋景而感伤。宋黄机《满江红》词:“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 洛……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 三吐三握

    同“吐哺握发”。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周公流言东征,《诗》不颂其多才多艺之敏,三吐三握之周。”并列 求贤殷切。语本《史记·鲁世家》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

  • 霜螯持

    源见“持螯把酒”。指饮酒。清黄景仁《上朱笥河先生》诗:“一生块然百不宜,两手只解霜螯持。”

  • 悬眼

    同“悬目东门”。林百举《过兴宁忆亡友刘节膺何公博》诗:“纵使吴门展悬眼,麟伤凤死恨犹深。”【词语悬眼】   汉语大词典:悬眼

  • 魏舒堂堂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魏

  • 龙颔借骊珠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诗文写得精彩。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颔借骊珠。”

  • 道旁之筑

    源见“筑室道谋”。喻意见不统一而无法办成的事。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 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旁之筑。”

  • 晬盎

    同“晬面盎背”。明李东阳《索酒一首与方石》诗:“亦知善戏非成虐,晬盎从来别有方。”【词语晬盎】   汉语大词典:晬盎

  •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在天地之间,到哪里也逃不脱。语出《庄子.人间世》:“仲尼曰:‘……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同书《庚桑楚》:“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宋.朱熹《二程语录》卷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