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莱子衣”。南唐李中《献中书杨舍人》诗:“銮殿对时亲舜日,鲤庭过处着莱衣。”【词语莱衣】 汉语大词典:莱衣
源见“羊裘钓”。指严光。借指高人隐士。唐岑参《宿关西客舍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征》诗:“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词语严子】 汉语大词典:严子
社会动乱透了,然后则趋于安定。《三国志.魏志.邢顒传》:“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曹公:指曹操。【词语乱极则平】 成语:乱极则平汉语大词典:乱极则平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谓哀公曰:‘……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德者,君犹贵之者何也?以其所以来者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唐.杜甫《杜工部
源见“狗监揄扬”。谓知才的人荐引人才。宋翁卷《次韵葛天民》:“曾有退之怜贾岛,岂无得意荐相如。”
《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顇(通悴),而悠悠忽忽(注:安闲自得漫不经心的样子),土木形骸。”又“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下梁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曰:“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
晋.杜预《左传.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相传孔子作《春秋》到“西狩获麟”而停笔。后遂用为喻指史
同“阮孚屐”。清王士禛《自招隐登夹山入竹林寺》诗:“初蜡阮公屐,逝将访金粟。”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后因以“幽贞”指隐士。南朝 宋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幼壮困孤介,末暮谢幽贞。”清刘大櫆《方府君墓志铭》:“近代以来,贵禄仕而贱幽贞。”【词语幽贞】 汉语大词典
儒人认为人的视、听、言、动四行都应按礼教规范。《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