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孙山应试,中得最后一名,若名在孙山之外,当然未被录取。后因称科考落榜为“名落孙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文场翻覆仗巡环,旅邸相逢往复还。无限牢骚歌当哭,个中滋味问孙山。”


主谓 孙山,人名。意思是考试落名或未被录取。语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正是因为我太偏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才导致我语文考了全县第一,最后却~。”△贬义。多用于人的成绩方面。→功名蹭蹬 榜上无名 屡试不第 ↔名列前茅金榜题名 蟾宫折桂


考试落第被称为 “名落孙山”。

为什么如此言之?

宋·范公偁 《过庭录》记载说,吴人孙山, “滑稽才子也”。有年去他郡参加科举考试,有个同乡托他带其子一同赴考。结果,同乡之子考试失意,未被录取,而孙山有幸考中了,但却是最后一名( “缀榜末”) 。发榜后,孙山当然心怀喜悦,先自回家了。那位同乡问他 “其子得失”,孙山回答说: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没有直说 “你的儿子落第了”,而是委婉地说道: “我已是解名的最后一名,令郎却还在我的名后!”此真见其乃 “滑稽才子”。

科举时,乡试的第一名为 “解元”。 “解名”犹 “解额”。马端临 《文献通考·选举四》: “取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进士额。”谓取各科解元十分之三以增加进士的名额。

“解元”由乡试产生,犹 “秀才”; 而后到 “省”里考试,考中者谓之 “举人”( 中举。明清时由乡试产生,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称) ; 最后为殿试,考中者为 “进士”( 及第。进士分三甲,头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

孙山前往他郡赴考而得中最后一名,故其名排在他之后者,谓之“名落孙山”。也就是说, “排名落在孙山之后”,其意当然是 “落榜”了。故今考试落榜,也可称为 “名落孙山”。


【词语名落孙山】  成语:名落孙山汉语词典: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 三仁去国

    《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认为殷朝有三位仁人,即微之、箕子、比干。但都为忠君爱国而出走、为奴、被处死。后以“三仁去国”为忠臣受害国家将亡之典。《

  • 吴士吞爻

    《三国志.虞翻传》:“〔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鹿裘,布《

  • 漆灯

    《佩文韵府》卷二五“蒸韵”“灯”引《江南野史》(宋.龙衮撰):“(唐)沈彬居有一大树,尝曰:‘吾死可葬于是。’及葬,穴之,乃古冢。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灯〕一盏,壙头铜牌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

  • 戏马会

    《文选》卷二十南朝宋.谢宣远(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唐.李善注:“萧子显《齐书》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沈约《宋书》曰:‘孔靖,字季恭,宋台初建,

  • 海栽桑

    源见“沧海桑田”。喻世事巨变。清 丘逢甲《戏为张叟题麻姑进酒图》诗之二:“多恐麻姑鬓亦霜,蓬莱清浅海栽桑。”

  • 浮桴

    源见“乘桴浮海”。指乘舟远去。宋叶適《高永川墓志铭》:“浮桴百艰,终也望洋。”【词语浮桴】   汉语大词典:浮桴

  • 夜未央

    参见:夜如何【词语夜未央】   汉语大词典:夜未央

  • 意前笔后

    谓作书之际,先于心中融会其字形结构,然后运笔以为之。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

  • 丰剑

    同“丰城宝剑”。唐杜甫《重送刘十弟判官》诗:“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丰,一本作“酆”。【词语丰剑】   汉语大词典:丰剑

  • 车生角

    源见“车轮四角”。谓车轮生角,不能转动。宋赵文《大酺.感春》词:“重访旧,谁遣车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