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君举必书

君举必书

举:举动。 国君的一举一动,必定要书于史策。 旧时常用以告诫国君举措不可不慎。语出《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君举必书,古之道也。作而不法,何以示后?”唐.魏征《谏止聘充华疏》:“臣传闻虽或未确,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宋.徐铉《驾部郎中冯延巳兼起居郎制》:“君举必书,朕敢忘于恭己;无德不报,尔勿怠于懋官。”


【词语君举必书】  成语:君举必书

猜你喜欢

  • 津头娟女

    同“赵津女”。清 沈自晋《金络索.偶阅正吴篇嘲客有误书河字者》曲:“那边是津头娟女歌拨棹,这里是一叶西施远泛宅。”【词语津头娟女】   汉语大词典:津头娟女

  • 谈若悬河

    悬河:瀑布。谈话像瀑布那样奔泻不止,说个没完。陈田《明诗纪事戊签.何良俊》引《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探,结胜流而觞咏。”见“口若悬河”。《明诗纪事·戊签·何

  • 国能

    技能精熟,居一国之首。《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燕国邑名。邯郸:赵国国都。余子:指弱龄未壮的人。匍匐。以手伏地而行。【词语国能

  • 玉树长埋

    同“玉树泥埋”。北周庾信《思旧铭》:“纪侯大去,怀王不返。玉树长埋,风流遂远。”

  • 潘怀县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序》:“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晋文士潘岳曾任怀县令。后遂以为潘岳之代称,亦为咏县令之典。唐.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诗:“今日潘

  • 争臣

    一作“诤臣”,能直言谏君之过以保卫国家的臣子。《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国,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词语争臣】   汉语大词典:

  • 王生卖畚

    源见“洛阳货畚”。形容贤才未遇,生涯寒贱。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王生卖畚,入天子之中都。”

  • 藜照

    同“藜阁火”。清赵翼《题洪稚存寒檠永慕图》诗:“著书藜照太乙分,博物犀然百怪惧。”

  • 无得而称焉

    无得:无从。 找不出适当词语来称赞他。 表示推崇备至。语出《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金楼子.兴王篇》:“梁高祖武皇帝,即位五十年。至于安上治

  • 廷尉客

    源见“门可罗雀”。指趋炎附势之人。用以表示世态炎凉。沈昌直《感事呈冶公》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