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道。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小利。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继绳《不妨一条“白道”走到底》(《光明日报》1993年8月5日):“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说法:当官是走‘红道”,经商是走‘黄道’,做学问是走‘白道’。在古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立功,立言,立德。那时由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识分子一般不愿走‘黄道’。”
喻:明白,知道。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小利。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继绳《不妨一条“白道”走到底》(《光明日报》1993年8月5日):“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说法:当官是走‘红道”,经商是走‘黄道’,做学问是走‘白道’。在古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立功,立言,立德。那时由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识分子一般不愿走‘黄道’。”
《论语.卫灵公》:“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鲁国的臧文仲不起用展禽(因受封在柳下,故称柳下惠。惠是他的谥号。)。孔子说:“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而不起用,不就是窃居其位吗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汉宣帝以阜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具。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辄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如此非一,守车人亦尝见。后南郡黄君仲北山罗鸟,得凤凰,入手即化成紫金,毛羽冠翅,宛
《新唐书.张九龄传》:“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诏九龄为之,被诏即成。”说:张说,唐代大臣,张九龄为玄宗时大臣
源见“竹林七贤”。阮籍与侄阮咸参加竹林七贤之游。因以“阮林”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饮之地。唐卢僎《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诗:“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词语阮
西汉.司马汉撰《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少傅(辅导太子的官)费无忌,进谗言使楚平王自娶原来准备给太子建做妻室的秦女,并通过秦女而媚事于平王。他恐怕一旦太子继位后报复,便在平王面前谗害太子和太
源见“季札挂剑”。谓季札念旧守信。柳亚子《追怀亡友赵伯先先烈》诗之二:“延陵许剑生馀恨,有道题碑死倘缘。”主谓 延陵,指春秋时季札。本为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也用以表示对亡友的悼念。语本《史记·吴太伯世家
诃( ㄏㄜ hē 喝):即“呵”,大声喝叱。斥骂佛祖。释家每有词佛骂祖之语,意图为学人解除桎梏束缚,解放思想。《五灯会元》:“德山宜鉴禅师抵沩山,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
《庄子.田子方》载:文王至臧地视察,见一丈夫钓,遂授政于臧丈人,三年而国家大治。文王问可否扩而大之,以至治理整个天下,臧丈人闻后,当夜逃遁。此为《庄子》寓言,臧丈人指姜太公。后遂以“臧丈”指姜太公。南
《汉书.石显传》载:石显字君房,“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赋,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依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也
源见“荐鹗”。指推荐直士贤才的表章。宋曾巩《送李莘太傅》诗:“久待连城价,谁腾一鹗书?君王览豪俊,应复召严 徐。”【词语一鹗书】 汉语大词典:一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