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

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有一年,齐国发生严重灾荒,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把食物摆在路边,准备施舍给逃荒的人。这时,有个逃荒的人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水向他吆喝,喂!吃吧!那个逃荒者瞪着眼睛看了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黔敖向他道歉,请他吃,可是那个逃荒者终于不吃而饿死。

【出典】: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例句】:

东晋·陶潜《有会而作》:“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金求利以污其行乎?’”


偏正 招呼乞食者来食。对他人不怀好意地施舍。《儿女英雄传》27回:“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贬义。一般用来指带侮辱性的施舍。→残羹冷饭↔仁浆义粟


【典源】《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磋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今译】 齐国发生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饭食,等待有饥饿的人来给他们吃。有个饿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摇摇晃晃地走过来。黔敖左手拿食物,右手举着浆水,对他说:“喂,过来吃!”饿人睁开眼睛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这种随便叫我的饭食,才到了这个地步的。”黔敖过去赔礼,饿人终究不吃而饿死。

【释义】 后以此典指带侮辱性的施舍等。

【典形】 嗟来、嗟来食、嗟来受馁、嗟食、蒙袂非、黔敖粥、黔敖恩。

【示例】

〔嗟来〕 宋·苏轼《和陶乞食》:“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嗟来食〕 清·陈睿思《赠张永夫》:“途穷厌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嗟来受馁〕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为甚的节似黔敖,叫他嗟来受馁?”

〔嗟食〕 唐·李绅《却到浙西》:“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蒙袂非〕 晋·陶潜《有会而作》:“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黔敖粥〕 清·唐孙华《挽钱再亭京兆》:“活人共赖黔敖粥,济物思开汲黯仓。”


【词语嗟来之食】  成语:嗟来之食汉语词典:嗟来之食

猜你喜欢

  • 钓璜老

    同“钓璜公”。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唯思钓璜老,遂得持竿情。”【词语钓璜老】   汉语大词典:钓璜老

  • 参军落帽

    同“参军吹帽”。形容名士风流洒脱。清徐旭旦《步步娇.重阳》套曲:“笑仙人缩地乾坤小,叹参军落帽风流少。”【词语参军落帽】   汉语大词典:参军落帽

  • 鲲鹏运海

    同“鲲鹏展翅”。清 江云龙《肯堂归自淮上各答一首》诗之一:“庄生放言颇快意,鲲鹏运海天倍风。”

  • 绕梁歌

    同“绕梁声”。宋刘辰翁《水龙吟.寓兴和巽吾韵》词:“流觞事远,绕梁歌断,题红人去。”【词语绕梁歌】   汉语大词典:绕梁歌

  • 圣人之年

    《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邢昺疏:“此章孔子言其学《易》年也。加我数年,方至五十,谓四十七时也。”后因以“圣人之年”指五十岁,或谓四十七岁之时。宋葛立方《韵

  • 蛟子

    蛟的儿子。旧题晋代陶潜撰《搜神后记》:“长沙有人,忘其姓名,家住江边。有女子渚次澣衣,觉身中有异,后不以为患,遂妊身。生三物皆如鮧鱼,女以己所生,甚怜异之,乃著藻盘水中养子,经三月,此物遂大,乃是蛟子

  • 牛骥一皂

    皂:通“槽”。牛和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所受待遇相同。宋代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 凌歊歌舞

    唐.许浑《凌歊台》诗:“宋祖凌歊(歊,音xiāo,暑气;凌歊,消除暑气。歊,一作高;凌歊,又作高台)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云消春水来。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百年便作万年

  • 心去最难留

    一个人心已到了别处,是最难再留下的。语出《玉台新咏.王僧孺〈为姬人自伤〉》:“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歧路灯》八〇回:“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不知我说的是也不是,相公酌度。”也引作〔心去意难留〕

  • 长门

    源见“长门赋”。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唐杜牧《长安夜月》诗:“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亦泛指冷落之处。宋李清照《小重山》词:“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词语长门】   汉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