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指齐国军师孙膑(bìn殡)建议主将田忌用围攻魏国都城之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解救赵国的危急。后以此典比喻围攻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敌军撤围的作战方法。田忌,一作田期,田期思。战国初期齐将。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南县),又称徐州子期。率军先后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战国初期,魏国势力强大,便向外扩张,公元前353年,魏国发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hándān寒丹,今河北邯郸),赵国危急,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要委任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酷刑之人,不宜做主将。”于是就用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住在有篷帐之车子里,坐而策划。田忌打算带领军队往赵国去,孙膑说:“想解开杂乱纠纷的人,不能握紧拳头用劲;劝解斗殴的人,不能插身进去帮着打。避实击虚,使敌人感到形势受阻而有所顾忌,就自然会主动地解围了。如今魏国猛攻赵国,精锐之士兵必定在国外精疲力尽,老弱残兵在国内疲乏不堪。您不如带领军队火速进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攻打他们防务空虚的地方;他们必定放弃围攻赵国而回过头来救自己。这是我们一举解除赵国之围而又收到魏国自行挫败之效果。”田忌听从孙膑意见,魏军果真撤离邯郸,和齐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交战,齐军大败魏军。

【出典】: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2163页:“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孙膑受过庞涓去膝盖骨之膑刑)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zī资,篷帐)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quán全,通“拳”,握紧拳头用劲);救斗者不搏撠(jǐ脊,搏斗击刺),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即“魏”。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从此,魏也称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pí皮,通“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之桂陵,大破梁军。”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64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敌人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连动 原指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赵国得救,后指围攻敌人后方据点,迫使敌人撤回其兵力的作战方法。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兵救赵,趁魏国重兵在外,国内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得讯撤回,在桂陵遭到齐兵截击,大败。赵国之围遂解。《水浒传》64回:“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多用于描写作战方法。


解释包围魏国的都城大梁,从而起到解救赵国的目的。后用以比喻避实就虚,以逸待劳的策略。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毙魏也。’”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情况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让孙膑当主帅,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刑罚而有幸活下来的人,不合适。”于是就用田忌为主帅,以孙膑为军师。孙膑坐在有帷盖的车子里替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打算领兵直接到赵国解救,孙膑说:“凡揭开杂乱地纠缠在一起的东西不能握紧拳头,劝解斗殴的人不能参与打斗。如果避实击虚,形势发展受到阻止,就会自我松懈了。现在魏国攻打赵国,精锐的部队一定在国外竭尽其力,老弱之人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带领军队急赴魏国的首都大梁,占据那里的交通要道,冲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这样魏军必定会解除对赵国的进攻而救自己的国都。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除了赵国的围困,又取得挫败魏军的好处。”田忌听从孙膑的安排,魏军果然撤离邯郸,星夜回军援救自己的国都。齐魏两军在桂陵交战,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例句

围魏救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斗策略,重点在于避实就虚、以逸待劳,从而获得胜利。


【词语围魏救赵】  成语:围魏救赵汉语词典:围魏救赵

猜你喜欢

  • 陶菊

    同“陶家菊”。唐杜牧《将赴湖州留题庭菊》诗:“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词语陶菊】   汉语大词典:陶菊

  • 白云舍

    同“白云亲舍”。元成廷珪《送人归金坛》诗:“游子思亲白云舍,主人赠尔青貂裘。”

  • 万物逆旅

    指天地。唐代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逆旅:客舍;旅馆。

  • 管仲相齐

    《史记.管晏列传》:“已而鲍叔(注:即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立,管

  • 摍屋称贞

    颜叔子与寡妇同室而避嫌的故事。《诗.小雅.巷伯》:“哆( ㄔˇ chǐ 齿)兮侈兮”。汉代毛亨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

  • 运掌

    《孟子.公孙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后以“运掌”比喻容易。明朱有燉《义勇辞金》一折:“凭着俺,取群雄,如运掌。”【词语运掌】   汉语大词典:运掌

  • 蹄间三寻

    形容马的腾跃迅跑。《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曰):‘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司马贞《索隐》:“七尺曰寻。言马走之疾,前后蹄间,一掷而过三寻也。”述补 马奔走时前后蹄

  • 凫飞

    源见“王乔凫舄”。指县令上任或离去。宋刘克庄《送薛明府》诗:“只恐凫飞后,民间事事新。”【词语凫飞】   汉语大词典:凫飞

  • 长夜台

    见“夜台”条。【词语长夜台】   汉语大词典:长夜台

  • 荆山耻

    源见“和氏之璧”。谓忠贞见疑,蒙冤被罪。唐 刘兼《诫是非》诗:“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