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国尔忘家,错唯知日夜伤刘氏之不尊也;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鲁迅《两地书.九》:“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身家且不要,遑说权利思想?”也引作〔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清.钱大昕《冯谖论》:“古之为大臣者,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其他 国耳、公耳:只想着国家、公事而已。为了国家,忘记了家庭,为了公事,忘记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一心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鲁迅《两地书》第9:“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的气概。”也单作“国尔忘家”、“公而忘私”。△褒义。描写献身。也作“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词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成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猜你喜欢

  • 西园拜官

    《后汉书.孝灵帝纪》:“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山阳公载记》:“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次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

  • 钗头燕

    同“钗燕”。宋吴则礼《满庭芳.立春》词:“钗头燕,妆台弄粉,梅额故相夸。”

  •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私语:偷偷地讲秘密话,俗称“悄悄话”。暗室:隐蔽的地方。神目:指所谓主宰万物的神的目光。 人间的悄悄话,在老天爷耳朵里像雷声一样响亮;暗室里干下的亏心事,在神灵的眼里像闪电一样明彻。 旧时告诫人们

  • 青蒲裹画轮

    源见“安车软轮”。谓被朝廷征聘。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诗:“明年恰入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 梦中识路

    源见“梦魂相觅”。形容对好友有所思念而遭阻隔,不得相见。宋陆游《建安遣兴》诗之二:“白浪黏天鲛鳄横,梦中识路亦何为?”

  • 刻木丁兰

    源见“丁兰刻木”。泛指孝子。元武汉臣《老生儿》三折:“你个择邻的孟母,休打这刻木的丁兰。”

  • 仲蔚庐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士的居处。北周庾信《奉报穷秋寄隐士》诗:“空枉平原骑,来过仲蔚庐。”

  • 三不朽

    旧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项不朽之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主谓 不朽,永不磨灭。立德、立功、立言是永恒的事业。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东海孝妇

    东海:郡名,在今山东至江苏沿海地区。汉朝时,东海郡有位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子女,孝养婆母很恭谨。婆母让她改嫁,她不答应。婆母对邻居说:“媳妇侍奉我很勤苦,她年轻守寡,又没有孩子,太可怜了!我这么老了,

  • 谢尚邀彦伯

    源见“咏史船”。借指才士受到名人的赏识礼遇。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