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乌
《后汉书.五行一.谣言》:“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案此皆谓为政贪也。城上乌,尾毕逋者,处高利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
桓帝初年,长安有童谣《城上乌》,讽刺朝廷贪虐,民怨沸腾。后遂用以为国家腐败之典。
金.元好问《涌金亭示同游诸君》:“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后汉书.五行一.谣言》:“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案此皆谓为政贪也。城上乌,尾毕逋者,处高利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
桓帝初年,长安有童谣《城上乌》,讽刺朝廷贪虐,民怨沸腾。后遂用以为国家腐败之典。
金.元好问《涌金亭示同游诸君》:“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赵飞燕(?-前1年),汉成帝皇后。出身微贱,因体态轻盈,善舞能歌,所以取名“飞燕”,原是阳阿主家的歌女。汉成帝刘骜微服外出,在阳阿主家作客,在欣赏歌舞时,对赵飞燕颇喜爱。召入宫中,受到宠幸,为倢伃。后
《太平御览》卷四一二引《孔子家语》:“子路见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游;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后以“谋养”指为养亲而仕。明叶盛《水东日记.圭斋许氏赠公碑》:“为贫谋养,不择禄仕,间关外补,四十
源见“杯弓蛇影”。谓疑心病。唐苏颋《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可叹悬蛇疾,先贻问?灾。”
源见“骥伏盐车”。喻有才者需要识才者的发现提携。清毛奇龄《汝阴萧大行将赴阙东渡过访抒笔赠别》诗:“丈夫有才贵知己,伯乐盐车两依倚。”
此典为南宋李伯玉坚毅不阿事。李伯玉,字纯甫,号斛峰。宋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初名诚,因犯理宗潜讳改名。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第二,授观察推官、太学正兼庄文府教授、太学博士。召试馆职,累迁太府
蓝:深青色。 阳光普照,江花火红耀眼;春天到来,江水绿波潾潾。 原是形容江南春景之美,后亦用以形容美好形势。语出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郭沫若
《书.泰誓》:“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孔传:“人诚聪明,则为大君,而为众民父母。”后以“亶聪”谓天子聪明。亦借指天子。清昭梿《啸亭杂录.孔王祠》引履端亲王 永诚《孔王祠》诗:“素帛全忠节,丹
同“楚猴”。宋苏轼《代书答梁先》诗:“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天地闭塞昏暗,贤人隐退匿迹。 形容乱世社会黑暗。语出《易.坤.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宋.欧阳修《五代史.一行传.序》:“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唐.颜师古注:“葭,芦也。莩者,其筒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附葭,沾亲。葭,芦苇;莩,苇中薄膜。汉时,人们常用“葭莩之亲”比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