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亦简称为“刮目相待”,“刮目相看”。刮目:擦亮眼睛。指用新的眼光看人。后比喻人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名将。少随孙策、孙权征战各地,屡建功勋,任横野中郎将。但他开始不注重学习,有勇而无谋。孙权劝他学习以求进益。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相推诿。孙权说:“我不是让你去当经学博士,只是想让你涉猎往事,以获取经验。你说事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读史书、兵书呢,并且觉得很有好处。刘秀带兵打仗时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何不求上进呢?”从此以后,吕蒙发奋苦读,他所看的书,就是老懦士也比不上。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后,前往江陵,路过吕蒙的驻地。鲁肃原来认为吕蒙只是一介武夫,当吕蒙问他如何功取荆州时只敷衍地说了句:“到时再应付。”吕蒙批评他说:“你身负重任,我们与关羽为邻,虽然现在吴、蜀联合,但关羽为熊虎之人,用何策略才能防备不时之虞,怎能不事先制定计划呢?”并且提出了五条谋取荆州的策略,很有价值。鲁肃听了大惊,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常说你只会打仗,到今天看来,你学识广博,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后来,吕蒙果然为智取荆州立下头功。

【出典】: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卷54第1275页:“蒙始就学,笃志不倦……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

宋·陈亮《与吴益恭安抚书》:“三、四年来,伯恭规模宏阔,非复往时之比,钦夫、元晦已愿在下风矣,未可以寻常论也。君举亦甚别,皆应刮目相待。”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鲁迅书信集·致钱玄同》:“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


猜你喜欢

  • 臣醒而狂

    源见“次公狂”。形容为人狂放不羁。清陈维崧《沁园春.冒天季五十书赠》词:“更四弦入破,声哀以思;三更被酒,臣醒而狂。”

  • 马头无角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喻指处于困境,愿望未能实现。唐元稹《送友封》诗之二:“鹏翼张风期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

  • 白马吴阊

    源见“吴练”。形容登山极目远眺。明王世贞《登岱》诗:“依微白马吴 阊在,欲向秋风问羽翰。”

  • 牛不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以上所引为《大东》诗第六章三、四两句,意思是:明明亮亮的那牵牛星啊,不可用来驾车箱!后用以嘲讽中看不中用,徒有其表。唐.韩愈《三星行》诗:“牛不见服箱,斗

  • 大王风

    《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战国宋玉在《

  • 獬豸冠

    《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

  • 济川才

    源见“傅说霖”。指治国英才。唐张说《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诗:“将兴泛舟役,必仗济川才。”

  • 林无静树

    晋.郭璞《幽思》:“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是以自然景象比喻天地万物都是运动的,绝不会静止不变。

  • 令君绝倒

    源见“三倒”。比喻善议论,令人叹服。宋陆游《自嘲》诗:“可怜对客犹自矜,谈道能令君绝倒。”

  • 指冠

    同“怒发冲冠”。明李贽《读史.张千载》:“生当指冠,死当怒目。”【词语指冠】   汉语大词典: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