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

形容坏人干坏事,最终必然自取灭亡。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其子郑庄公继位。庄公之母武姜锺爱少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封他于京,称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干了一系列坏事,并且企图篡位。郑国大臣祭仲向庄公建议除掉共叔段。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元前722年,郑庄公终于采取行动,赶跑共叔段,囚禁武姜,铲除了这股分裂势力。

【出典】:

左传·隐公元年》:“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主谓做多了坏事,必然自取灭亡。语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鲁迅《准风月谈·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静静的等着别人的‘~’,礼也。”△用于描写事物规律。


【词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汉语词典:多行不义必自毙

猜你喜欢

  • 济南生

    秦汉时名儒济南(今山东章丘县西北)伏生,在秦朝时曾任博士。汉文帝时,招聘精通《尚书》的学者,当时天下只有伏生一人堪称此任,汉文帝想召他进京。但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年老不能走路。于是汉文帝下令让太常(掌

  • 灵珠报

    同“灵蛇衔珠”。唐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摅( ㄕㄨ shū ):抒发,表达。蓄念:蕴蓄的思念。幽情:深邃的感情。 抒发思念古人、缅怀往事的深远感情。语出汉.班固《西都赋》:“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鲁迅

  • 十袭珍藏

    同“什袭珍藏”。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词语十袭珍藏】  成语:十袭珍藏汉语大词典:十袭珍藏

  • 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使:使唤,指使。 好像身子指使臂膀,臂膀指使手指一样。 形容指挥裕如。语出《管子.轻重乙》:“请与之立壤,列天子之旁。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兼霸之壤,三百有余里。佌诸侯度百里负海,子男者度七十里。若

  • 七品茶

    《金史.食货志四》载:金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花浮小盏三投酒,乳拨深炉七品茶。’人疑‘七品’当是‘七碗’之误。余曰:非也。金人七品官才

  • 尽善尽美

    极完善,极美好。或说完美无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舜时的乐曲名。武:周武王时乐曲名。并列 事物完美统一,无一缺点。形容极其完善美好。林玉山

  • 滕公宅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赐爵封转为滕公……谥为文侯”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姚氏云:“《三辅故事》曰‘滕文公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俗谓之马冢。’《博物志》曰‘公卿送婴葬,至东都门外,马不行,踣地悲鸣,

  • 映素雪

    同“映雪”。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每蟋蟀凄吟,映素雪于书帐。”

  • 焚书坑儒

    指秦始皇下令焚烧诗书、坑死儒生之事。后以此典比喻毁灭文化、迫害读书人的种种暴政。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时,庄襄王死,立为秦王。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