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高听卑

天高听卑

吕氏春秋.制乐》:“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荧惑,火星;心,即商星,在宋之分野),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居君。虽然,可移于相。’公曰:‘宰相所以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矣,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延君年二十一岁。’”

春秋时,宋景公以荧惑(火星)临于宋国上空主诸侯不吉而深感忧虑。但他表示不愿移祸于宰相、人民和年景。星象家子韦指出,景公的善言天定能听到,因德行感天,必使荧惑徙移,因而免除灾祸。

唐.白居易《寄唐生》:“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其他 原指天虽高远,能听到人间的话,能体察人间善恶而降福祸于人。语本《吕氏春秋·制乐》:“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 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是夕,荧惑梁徙三舍。”宋·苏舜钦《江宁府溧阳令苏府君墓志铭》:“臣有隐痛,顾切如之,~,优暨垂闵!”后用以称颂帝王圣明。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心之云慕,怆矣其悲,~,皇肯照微。”△多用于称颂方面。→天高听下


【词语天高听卑】  成语:天高听卑汉语词典:天高听卑

猜你喜欢

  • 十行一目

    同“一目十行”。元方回《癸巳元日年六十七》诗:“百岁三分新过二,十行一目旧无双。”

  • 挂服神武门

    《南史.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萧道成)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侍读,为皇帝讲学的官;奉朝请,可以参加朝会的闲职官员)。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务

  • 灵王出髭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頿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

  • 拔剑割肉

    参见:割肉

  • 据鞍裹革

    源见“马援据鞍”、“马革裹尸”。指为国家效命沙场。清钱谦益《贵州布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 党家风味

    参见:扫雪烹茶

  • 蛮斗触

    同“蛮触交争”。周达《冬日漫兴赋呈苏堪先生》诗:“纷纷几辈蛮斗触,碌碌余子虱处裈。”

  • 杨朱泣路歧

    同“杨朱泣歧路”。唐李商隐《荆门西下》诗:“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歧。”

  • 文君新寡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以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卓文君看上了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便私奔之,二人结为伉俪。后人便以“文君新寡”意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明.张

  • 废书太息

    见“废书而叹”。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14:“(关)羽精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吕)蒙鼠迹狐踪,而世有赞其能者,吾所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