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孔颖达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于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因以“孚号”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宋曾巩《侍中制》:
亦作“舍本而问末”,“舍本事末”,“弃本逐末”。放弃重要的、基本的,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从根本问题下手,而只在细微的事情上用力气。公元前264年,齐王建派使臣问候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信还未打
《礼记.曲礼上》:“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东汉.郑玄注:“助哀也。相,谓送杵声。”据《礼记》所载,中国古时邻居有丧事,舂谷之时便停止唱号子,以表示致哀而不相扰之意。后用为咏邻里和睦之典。唐
《礼记.儒行》:“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孔子曾经说,有德才的儒士好比是草席上的宝玉,等待人来聘用。后遂用为赞美受人尊重的
蜡炬:蜡烛。 春蚕吐丝到死才会休止,蜡泪烧干了才肯化为灰烬。 原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后也比喻人们为着某种理想而执着地追求,至死不渝。语出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载:古代入山修仙者,多背悬明镜,谓可以照妖怯魅。后遂以“照妖镜”泛指能映现妖魔原形的宝镜。《西游记》五八回:“〔玉帝〕宣托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亦比喻能辨别是非
源见“李郭同舟”。指高逸不凡的名声。元 任昱《水仙子.泛舟》曲:“船如天上行,人传李 郭仙名。”
《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因称著作为“名山事业”。偏正 可以藏于名山,传之永久的事业。一般指著书立传,可流传后
传说中虞舜祖父的名字。《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
同“枕曲藉糟”。唐刘禹锡《酬马大夫寄别之作》诗:“莫讶提壶赠,家传枕曲风。”【词语枕曲】 汉语大词典: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