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期仙枣

安期仙枣

古代传说安期生先生,曾在东海卖药,据说年有千岁,并与秦始皇相见交谈过。到西汉时,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他在海上见过仙人安期生先生,有神药,能治病,给他巨枣吃,有瓜那么大。安期生就是所谓的仙人,往来在蓬莱(古代传说东海中的神山之一)仙岛中,有缘遇着就见人,无缘不遇就隐没不见。后以此典指仙果或珍奇之果实、食品等;也用以形容求仙、成仙的事。此典又作“安期枣”、“得枣如瓜”、“海上瓜枣”、“觅枣瓜”、“啖枣仙伯”、“安期瓜”等。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85页:“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例句】: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味若楚王之萍,大如安期之枣。” 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宋·苏轼《送乔全寄贺君》之一:“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宋·苏轼《安期生》:“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已从子美得桃竹,不问安期觅枣瓜。” 宋·乐雷发《壶中歌赠侯明父》:“壶中主人知为谁?啖枣仙伯雪鹤姿。” 宋·张无干《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 元·揭傒斯《写兴寿昊大宗师》:“一食如瓜枣,金石焉足贵。” 元·张可久《水仙子·三溪道院》:“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明·高启《赠李外史》:“何当共赴食枣约?三花醉折春濛濛。” 清·钱谦益《赠新安汪景漠》之二:“迎仙楼畔多仙侣,进酒应将枣似瓜。” 清·丘逢甲《莲花山吟》:“山深往往遇灵境,异果或得安期瓜。”


【典源】 《史记·封禅书》:“ (李) 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郊祀志》 亦载。旧题汉·班固《汉武内传》曰:‘李少君……遇安期生。少君疾困,叩头乞活,安期以神楼散一匕与服之,即愈。乃以方干上,言……冥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臣以食之,遂生奇光。”汉·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

【今译】 仙人安期先生,是琅琊阜乡人,曾在东海边卖药,据说已有千岁,并与秦始皇相见交谈。至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自称游海上,见过安期先生,给他服神药,治好他的病,又给他巨枣吃,有瓜那么大。

【释义】 后以此典指仙果或珍奇的果实、食品等; 也用以形容求仙、成仙之事。

【典形】 安期瓜、安期枣、啖枣仙伯、得枣如瓜、瓜枣、海上如瓜枣、觅枣瓜、如瓜枣、食枣、仙枣如瓜、枣如瓜、枣似瓜、枣瓜可啖、海枣。

【示例】

〔安期瓜〕 清· 丘逢甲 《莲花山吟》:“山深往往遇灵境,异果或得安期瓜。”

〔安期枣〕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味若楚王之萍,大如安期之枣。”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啖枣仙伯〕 宋·乐雷发《壶中歌赠侯明父》:“壶中主人知为谁? 啖枣仙伯雪鹤姿。”

〔得枣如瓜〕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之一:“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瓜枣〕 宋·张无干《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

〔海上瓜枣〕 宋·苏轼《安期生》:“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觅枣瓜〕 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

〔如瓜枣〕 元·揭傒斯《写兴寿吴大宗师》:“一食如瓜枣,金石焉足贵。”

〔食枣〕 明·高启 《赠李外史》“何当共赴食枣约? 三花醉折春濛濛。”

〔仙枣如瓜〕 元·张可久《水仙子·三溪道院》:“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枣似瓜〕 清·钱谦益《赠新安汪景谟》之二:“迎仙楼畔多仙侣,进酒应将枣似瓜。”


猜你喜欢

  • 无求备于一人

    意谓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为了指导他进行统治,周公说,君子不怠慢他的亲族,不让大臣报怨没被信用。老臣故人没有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出典

  • 汤师

    代称诗僧。唐卢纶《酬灵澈上人》诗:“走马城中头雪白,若为将面见汤师。” 参见:○汤休

  •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委委( ㄨㄟ wēi ㄨㄟ wēi )佗佗( ㄊㄨㄛˊ tuó ㄊㄨㄛˊ tuó ):雍容自得的样子。 仪态雍容大方,像山一样稳重,像河一样渊深。 古代形容贵族妇女德容之美。语出《

  • 不自量力

    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识时务。公元前712年,息、郑两国发生争执,息侯悍然出兵伐郑,郑庄公在边境上与其开战,将息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当时有识见的人士,由此看出息国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他们认为

  • 单父堂

    源见“鸣琴化治”。美称县衙。清归庄《赠县令胡侯》诗:“重公雅谊推三世,一听鸣琴单父堂。”

  • 清风明月

    《南史.谢譓传》:“(譓)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南朝梁谢譓,交友慎重,不与世俗之人来往,常独自在家饮酒,以清风明月为伴。后因以“清风明月”用为喻高人雅士的典故。宋.计

  • 移山

    源见“愚公移山”。移动山岳。比喻不怕困难、坚持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词语移山】   汉语大词典:移山

  • 食来嗟

    源见“嗟来之食”。喻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厌处奸邪,莫食来嗟。”

  • 墙东

    《后汉书.逢萌传》:“(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注:音:kuài,平合卖买双方的价格)牛自隐。时人谓之曰:‘避世墙东王君公。’”新莽时,北海人王君公遭乱不去,隐于墙东,后以“墙东”比喻隐者的居处。唐.

  • 泡幻

    源见“梦幻泡影”。谓虚幻、无常。唐卢照邻《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犹为龟组相辉,不离泡幻之域;熊车结辙,尚迷苦爱之津。”【词语泡幻】   汉语大词典:泡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