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宝瑟僵

宝瑟僵

宝瑟:一种珍贵的拨弦乐器,形似琴,二十五根弦。僵:跌倒。西汉大臣莽何罗和江充友善,在江充陷害卫太子时,莽何罗的弟弟曾因诛杀卫太子时奋力作战而获封号。后来汉武帝了解到卫太子遭谗含冤的实情,就灭掉江充的全家和其党羽。莽何罗兄弟害怕此事祸及自身,就图谋不轨,准备铤而走险了。侍中金日碑发觉莽何罗行动诡密异常,就暗中留意其行动,每次出入皇宫都跟随着他。莽何罗也注意到金日碑暗中跟随自己。因此,莽何罗谋杀皇上的阴谋一直不能实现。当时武帝在林光宫(长安甘泉宫旁)就寝,金日碑因患小病住在殿内。莽何罗和两个弟弟假借皇上命令连夜外出,杀死使者,发兵起事。次日清晨,武帝还没有起床,莽何罗无故闯入林光宫,金日碑当时正要到厕所去,忽然听到动静,心中一惊,立刻警觉地躲在门后观察。一会儿,看到莽何罗袖子里握着锋利的刀从东厢房走进来。莽何罗突然看到金日碑,吓得脸都变了色,急忙向皇上的卧室奔去,慌乱中撞在宝瑟上,跌倒在地上。金日碑急忙扑过去,抱住莽何罗,大声喊道:“来人啊!莽何罗造反啦!”武帝被惊醒,左右卫士拔刀要上前格斗。武帝怕误伤金日碑,制止住卫士。这时,金日碑抓住莽何罗的脖子,把他摔在宫殿下,将其擒拿捆绑住。后以此典指奸邪败露,或咏走路时撞到物体而跌倒。

【出典】:

汉书》卷68《金日碑传》2960、2961页:“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碑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碑小疾卧庐。何罗与通及小弟安成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厢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碑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碑,止勿格。日碑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繇(yóu尤,通“由”)是著忠孝节。”

【例句】:

南梁·刘孝绰《答云法师书》:“本无四畏,宁虑五怨,恩效遂肤引梁丘随剑之说,日碑触瑟之辞。” 宋·苏轼《南歌子·有感》:“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


猜你喜欢

  • 贻孙

    源见“诒燕”。谓留传给子孙后代。唐司空图《成均讽》:“清庙严禋,肃和鸣而侑飨;紫坛殷荐,受繁祉以贻孙。”【词语贻孙】   汉语大词典:贻孙

  • 子卯不乐

    古代国君认为子日、卯日是不祥的日子,在这两天不奏音乐,作为对自己的警戒。事见《左传.昭公九年》晋膳宰屠蒯的话“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注:“疾,恶也”,即恶日。亦见《礼记.檀弓下》:

  • 蝮螫解腕

    同“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见“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词

  • 毛公檄

    同“毛子檄”。清郑燮《得南闱捷音》诗:“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词语毛公檄】   汉语大词典:毛公檄

  • 习而不察

    同“习焉不察”。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口传心授,依样胡卢,求其师不甚谬,则习而不察,亦可以混过一生。”见“习焉不察”。清·陈确《仆说》:“而习俗久蔽,尽有极异常之事,而~,反视为平常。”【词语习

  • 鲍氏骢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郭茂倩题解:“《乐府广题》曰:《列异传》云:鲍宣,宣子永,永子昱,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师人歌之。”后因以“鲍氏骢

  • 喋喋

    言语噜苏。《汉书.张释之传》:“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后世称别人多言不息,为“喋喋不休”。【词语喋喋】   汉语大词典:喋喋

  • 沂志

    源见“沂水行歌”。谓悠游清闲之趣。谢无量《春日寄怀马一浮》诗:“咏浴澄沂志,随芗吐谷音。”【词语沂志】   汉语大词典:沂志

  • 范功曹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范滂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

  • 白战

    宋.苏轼《聚星堂雪诗》序:“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欧阳修为颍州太守时,曾与客会饮,作咏雪诗,规定禁用一类常用形容雪的字眼。后苏轼继作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