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少所见,多所怪

少所见,多所怪

指见识少的人,遇见本来平常的事物,也觉得奇怪。语出汉.牟融《牟子》:“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谓马肿背。”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卷下:“史言防风身之大,姜维胆之大,皆疑非理所有,盖亦少所见,多所怪,徒以臆断耳。”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江海之大,钟毓繁滋,何奇不可具?何物不可大?少所见,多所怪,皆拘墟之论也。”《聊斋志异.娇娜》:“公子笑曰:‘君诚少所见而多所怪者矣。以此为佳,君愿亦易足也。’”《镜花缘》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见“少见多怪”。清·百一居士《壶天录》:“江海之大,钟毓繁滋,何奇不可具? 何物不可大?~,皆拘墟之论也。”


【词语少所见,多所怪】  成语:少所见,多所怪汉语词典:少所见,多所怪

猜你喜欢

  • 天字第一号

    南朝 梁周兴嗣《千字文》首句为“天地玄黄”。旧时常用《千字文》的文句字的顺序编序号,“天”是《千字文》开篇首字,故“天”字称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后以“天字第一号”泛称最高的或最强最大的。《水浒传》

  • 陡岵陟屺

    意指游子思念亲人,屡次登山瞻望家乡。《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尚)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尚)慎旃哉!犹来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源:水源。 毁裂冠冕,拔去树根,堵塞水源。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 后也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之辞。语出《左传.昭公九年》:

  • 囊映青编

    同“囊萤照读”。清 黄鷟来《陈青庭以萤火诗远寄索和次韵十二首》之五:“丝棼绮陌丁年鬓,囊映青编乙夜情。”

  • 仗前喑马

    同“仗马”。明李东阳《宿刘谏议祠》诗:“海内鸣阳希世有,仗前喑马任人骑。”

  • 十八学士图

    《旧唐书.褚亮传》:“太宗(李世民)既平寇乱,留意儒学,乃於宫城西起文学馆,以待四方文士。……寻遣图其状貌,题其名字爵里,乃命亮为之像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予家

  • 指腹为亲

    指旧时双方家长给尚在母腹的胎儿预订婚约。首见于北魏王宝兴的婚姻。王宝兴,字不载,先世本南人,其祖王愉被南朝宋武帝刘裕诛杀,全家仅其父王慧龙被一僧人藏匿而活,时年十四。数月后,慧龙随僧人渡江北逃,后谋划

  • 噀酒灭火

    晋.葛洪《神仙传.栾巴》:“栾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道,不修俗事。后征为尚书郎。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饮酒向西南而噀之。有司奏巴不敬。诏问巴,巴曰:‘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

  • 荀郎伤逝

    同“荀令伤神”。清严绳孙《风流子》词:“荀郎伤逝后,魂销尽,蓦地见倾城。”

  • 咸阳哭

    源见“哭秦庭”。谓为救国求援情真意切。唐胡曾《咏史诗.秦庭》:“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