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尾大不掉

尾大不掉

见〔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主谓 尾巴太大就不易摆动。①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就不服从指挥调度。也比喻机构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糊涂世界》卷8:“舒大人弄到后来,也晓得~,却又没法子想,只想换个地方。”也作“尾大难掉”。②比喻事物因轻重关系倒置,形成难以驾驭的局面。明·郎瑛《七修类稿·张友谅始末》:“今乘~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多用于描写不好指挥部下或难以驾驭局面。↔强干弱枝


尾大不掉”用以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或机构庞大而指挥不灵这样的情形。

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这就涉及 “掉”的意思。

左传·昭公十一年》记载说,春秋时楚灭蔡,楚灵王欲封公子弃疾为蔡公,便向大臣申无宇询问此事如何。申无宇回答道: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其意是说: 树梢的枝条太粗重了就会折断,牛、马的尾巴太大太重了就摇摆不动 ( 不能驱赶身上的飞虫) ,这些您都是知道的啊! 也就是说,申无宇不赞同封公子弃疾为蔡公,因为离远了,难以指挥。

国语·楚语上》: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 ménɡ wèi) 之既多,而不能掉其尾,臣亦惧之。”蝱是一种昆虫,飞到牛、马身上叮咬,而牛、马不能摆动其尾以驱赶。至此,可知 “掉”义为摇、摆。《文选·扬雄 ( 长杨赋) 》: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李善注引贾逵云: “掉,摇也。”

据此,“尾大不掉”即言尾大而不易摇摆,用以比喻不易驾驭或指挥不灵之意。


【词语尾大不掉】  成语:尾大不掉汉语词典:尾大不掉

猜你喜欢

  • 杨修捷对

    《后汉书.杨震传》附《杨修传》:“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勒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

  • 太公

    源见“渭滨垂钓”。指太公望吕尚。《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词语太公】   汉语大词典:太公

  • 愈风

    同“愈头风”。清方文《赠宋份臣》诗:“蹈海曾编德祐史,愈风不草建安文。”【词语愈风】   汉语大词典:愈风

  • 地维

    源见“共工触柱”。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撑,地有四维系缀,因以指地的四角。南朝 宋鲍照《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升雰浃地维,倾润泻天潢。”亦以比喻纪纲。唐杨炯《大唐益

  • 骑驴风雪中

    同“骑驴索句”。宋刘克庄《菩萨蛮.戏林推》词:“笑杀灞桥翁,骑驴风雪中。”【词语骑驴风雪中】  成语:骑驴风雪中汉语大词典:骑驴风雪中

  • 握火

    同“怀火”。宋刘筠《与客启明》诗:“垂天借偷《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 铸鸱夷象

    同“铸金思范蠡”。清王士禛《姑苏怀古》诗:“千金枉铸鸱夷象,鸟自高飞避网罗。”

  • 短辕

    源见“犊车麈尾”。指牛车或粗俗小车。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啸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宋苏轼《书韩幹〈牧马图〉》诗:“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词语短辕】   汉语大词典:短辕

  • 君子之交淡如水

    指有道德的人互相交往光明正大,不图私利。孔子问子桑雽,我两次被逐于鲁,在宋、卫两国也不受欢迎,而后又厄于陈蔡之间,在我遇到患难之时,亲友、徒弟四处走散,没有人向我表示亲近,这是什么原因呢?子桑雽回答说

  • 钟山鹄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自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