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屠门大嚼

屠门大嚼

汉.桓谭《新论.琴道》:“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宰杀牲畜卖肉的店铺)而大嚼。”(《初学记》卷二六引与此文字稍异)

长安是汉朝的京城,古时那里是一个繁华的世界,说西望长安而笑,是指仰慕帝都而不可即。“屠门大嚼”指称欣羡得很厉害,又不能真正得到,只有凭想像而聊以自慰。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见《曹子建集》卷九)李木庵《延安新竹枝词》十四:“小米菜根味亦甘,屠门大嚼想来馋。”(见《十老诗选》)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


偏正 屠门,肉铺。嚼,咀嚼。对着肉铺大咀嚼。比喻羡慕某物而得不到,靠想象聊以自慰。语本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清·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钟伯敬茶讯诗卷》:“还君此卷成一笑,何异~,眼饱胸中饥。”△多用于心理描写。→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典源】 《初学记》卷二十六引汉·桓谭《新论》曰:“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笑。人知肉味美,即对屠门而嚼。”《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今译】 汉时关东俗语说:“听人讲长安好,出门就向西而笑。知道肉味美,便面对肉铺的门咀嚼起来。”三国曹植在给吴质 (字季重) 的信中也说:“路过肉铺门前,嘴里就咀嚼,虽未吃到肉,却也痛快一时。”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心中企慕而不能得到,姑且用想象聊以自慰。

【典形】 大嚼屠门、过屠门嚼、嚼肉过屠门、屠门大嚼、屠门嚼、屠门快、大嚼宁须肉。

【示例】

〔大嚼屠门〕 唐·罗隐《黄鹤驿偶题》:“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过屠门嚼〕 宋 · 黄庭坚 《读方言》:“设心更自笑,欲过屠门嚼。”

〔嚼肉过屠门〕 明·徐渭《寄郦绩溪仲玉》:“谁能嚼肉过屠门,瘦杀鸾栖一枝棘。”

〔屠门大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屠门夸大嚼,鼠壤鄙余蔬。”

〔屠门嚼〕 宋·陈师道《和张次道再游翠岩》:“自怜久快屠门嚼,欲往安能久茹芝。”


【词语屠门大嚼】  成语:屠门大嚼汉语词典:屠门大嚼

猜你喜欢

  • 郭履

    同“东郭履”。清唐孙华《和友人郊字雪诗三十韵》:“敝剩苏裘在,穿从郭履嘲。”【词语郭履】   汉语大词典:郭履

  • 拔蛇山

    源见“五丁开道”。指蜀地高山。前蜀冯涓《蜀驮引》之二:“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

  • 鹤怨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怅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据《文选》五臣注本中吕向的说法:南

  • 两刖足

    同“抱璧双刖”。唐韩愈《答崔立之书》:“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玉人之剖,然后见之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使勍者再刖,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

  • 弄丸宜僚

    源见“宜僚弄丸”。借指排难解纷之人。元无名氏《隔江斗智》二折:“怕只怕母兄上别了情,愁只愁夫妻上伤了美。从今后做了个弄丸的宜僚,我只从中儿立直,着他两下里干戈再不起。”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用刀切断。磋:用锉剉平。琢:用刀雕刻。磨:用物磨光。 像骨角经过切磋,像玉石经过琢磨。 比喻进修学问,砥砺品德。语出《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清.唐甄《潜书.耴善》

  • 吊客青蝇

    源见“青蝇吊客”。形容人死后寂寥。唐元稹《出门行》:“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 捷径输藏用

    源见“终南捷径”。谓不能像唐卢藏用那样以隐居沽名钓誉猎取官位。宋刘克庄《贺新郎.蒙恩主崇禧》词:“除却醴泉中太乙,拣个名山自奉。那捷径、输他藏用。”

  • 户张罗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诗:“闲来未厌户张罗,贫去唯愁室悬磬。”

  • 辋川图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维字摩诘,……复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唐王维善画山水人物,笔踪雅壮,体涉古今。尝于清凉寺壁画辋川图,岩岫盘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