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布衣之怒

布衣之怒

战国策.魏策》:“秦王怫然怒,谓唐雎( ㄐㄩ jū 居)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ㄒㄧㄢˇ xiǎn 显),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徒跣:赤脚步行。休祲:祸福征兆。


猜你喜欢

  • 兴丞相叹

    秦丞相李斯见两种处境不同的鼠因而感叹的故事。《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

  • 大槐

    源见“南柯梦”。指虚幻的梦境。喻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宋黄庭坚《题太和南塔寺壁》诗:“万事尽还杯酒里,百年俱在大槐中。”

  • 禹凿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淮南子.修务训》:“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

  •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嵩高: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境。为五岳之。《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嵩,一作“崧”。维:语气词,助判断。岳:高大的山。峻:高大。一作“骏”。极:至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淮:即淮河。中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入长江。枳:常绿灌木,似橘而小,未成熟和成熟的果实分别作枳实和枳壳入药。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叫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 这是

  • 生聚教养

    同“生聚教训”。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因志之以当庆祝》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台。生聚教养七年苦,战士概属党培栽。”见“生聚教训”。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朱总司令亲临训话吴老

  • 消魂

    见“销魂”条。【词语消魂】   汉语大词典:消魂

  • 青门桥

    源见“青门”。即灞桥,送别分离之处。唐刘禹锡《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词语青门桥】   汉语大词典:青门桥

  • 明离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昭明太子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征。

  • 书咄咄

    同“书空咄咄”。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宋陆游《遣怀》诗:“安能书咄咄,且复送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