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书捐剑

弃书捐剑

指项羽学不成书、学不成剑,只略学一点兵法。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成就,遂弃而去学习剑术,又不成,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文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剑术对抗一个人,也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当他略知一点内容后,又不肯进一步深入学完。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此典又作“万人敌”、“一夫之敌”、“敌万人”、“学剑学书”。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页:“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例句】: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汉书·项籍传》亦载。

【今译】 项羽年轻时,读书读不好,学剑又学不好。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不过记些古人姓名。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足以学,要学与万人对敌的。”于是项梁便教给他兵法,项羽大喜,明白些大意,又不愿意钻研下去。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

【典形】 敌万人、记名非项籍、弃书捐剑、万人敌、学剑学书、一夫之敌、学剑自哂、姓名粗记、识字欺项籍、一人敌。

【示例】

〔敌万人〕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记名非项籍〕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弃书捐剑〕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袴儒冠皆误身。”

〔万人敌〕 唐·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学剑学书〕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一夫之敌〕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词语弃书捐剑】  成语:弃书捐剑汉语词典:弃书捐剑

猜你喜欢

  • 媚奥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王孙贾是卫国大夫,当时很有实权,他想让孔子依附自己,故引“媚灶”的俗语来作试探。孔子不买他的帐

  • 作事不时

    做事做的不是时候。《左传.昭公八年》:“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怨讟( ㄉㄨˊ dú 毒):痛恨而有怨言。【词语作事不

  • 风鹏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词语风鹏】   汉语大词典:风鹏

  • 客星犯御座

    《北堂书钞》引《会稽典录》云:“严遵,字子陵,与世祖俱受业长安,诏征遵,夜留宿,其夜客星犯天子宿。”《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引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

  • 灞陵呵夜

    《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获罪,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

  • 门有雀罗

    同“门可罗雀”。清钱谦益《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

  • 曾几何时

    唐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后以“曾几何时”谓时间过去没多久。清周亮工《书冯幼将画竹卷后》:“曾几何时,诸君子皆化为异物,而予与幼将亦皆颓然老矣。”其他 时间没过去多久。语本唐·

  • 姑息养奸

    姑息:一味迁就。养:养成;助长。奸:坏人坏事。 本指迁就宽容,助长坏人坏事。此为雍正借用,贬说隆科多。隆科多(?-1728年),姓佟佳,满洲镶黄旗人。康熙皇帝临终时,隆科多任理藩院尚书(管理蒙古、西藏

  • 擘阮

    源见“阮咸”。弹奏琵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擘阮分茶。”清顾景星《〈楝亭集〉序》:“弧骑、剑槊、弹棋、擘阮,悉造精诣。”【词语擘阮】   汉语大

  • 点石成金

    亦作“点铁成金”。古代方士称能用丹将石(铁)点化成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后用以比喻把别人文章略加点窜,顿然改观。宋代黄庭坚《答洪驹文书》:“老杜作诗,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