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

原指要减少争讼,不要生事扰民,后演变为指调和人事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汉章帝刘炟(56-88年),明帝第五子,在位十四年,在位期间,外戚势力开始增长,矛盾也逐渐激化。为了缓和矛盾,元和二年(85年)春,他向三公颁诏说:“目下正值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应顺应阳气上升之势,促使万物更加繁茂。要通知各地官府,凡非死刑案件不必察验追查,官吏之间互相争讼及民事纠纷暂不受理。以期达到平息事端,顺应万物生长之情,待立秋后再恢复往常办法。”

【出典】:

后汉书》卷3第148页《章帝纪》:“又诏三公曰: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谬答以畏,可息事宁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连动 息,停止,平息。宁,安宁。原指不生事端,坑害百姓。后指停止纷争,彼此相安。《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敬奉天气。”柳青《创业史》:“在白占魁要去吆东的时候,他为什么~,含含糊糊同意呢?”△常用于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平息下去,使得到安宁,和睦相处。但有时指无原则的调和。→排患解难 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无事生非 惹是生非 煽风点火


【词语息事宁人】  成语:息事宁人汉语词典:息事宁人

猜你喜欢

  • 仙人尉

    同“仙尉”。元于立《次韵鉴中八咏.梅山》:“遥遥仙人尉,盘盘故时陇。”

  • 返日戈

    源见“挥戈回日”。喻指扭转乾坤或起死回生的力量和手段。夏敬观《郑叔问舍人挽词》之二:“怕听临风笛,直无返日戈。”【词语返日戈】   汉语大词典:返日戈

  • 风雩咏归

    《论语.先进》:孔子要几位弟子陈述各自的志趣,子路、冉有、公西华说后问到曾皙(xī),“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 苦口逆耳

    源见“苦口恶石”。指真诚的规劝。《后汉书.陈忠传》:“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见“苦口良药”。《后汉书·陈宠传》:“如其管穴,妄有讥刺,虽~,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

  • 登高落帽

    源见“孟嘉落帽”。咏名士重阳游赏,风流洒脱。元许有壬《摸鱼子.次明初为寿韵》词:“譊譊醉语,道咫尺重阳,登高落帽,休竞汨罗渡。”

  • 藏书壁

    源见“孔壁遗文”。泛指藏书之处。唐崔融《哭蒋詹事俨》诗:“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 梧鼠枝穷

    即“鼫鼠技穷”。《荀子.劝学》:“梧鼠五技而穷。”唐代杨惊注:“梧鼠’当为‘鼫鼠’,盖本误为‘鼯’字,传写又误为‘梧’耳。”据说鼫鼠有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爬树不能爬到树顶,能游水不能度过深谷,能打洞

  • 破竹

    《晋书.杜预传》:“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因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西晋名将杜预率军伐吴,他曾用“譬如破竹”形容当时乘胜进军、势不可挡的军事形势。后多用

  • 噀风作雨

    源见“栾巴噀酒”。形容饮酒很多。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

  • 乌帽吹

    源见“孟嘉落帽”。写名士风流洒脱。宋岳珂《赵季茂通判惠走笔奉和》之一:“不分黄花老,从教乌帽吹。白衣浑未至,醒眼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