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战战兢兢

战战兢兢

原意是小心谨慎,后则泛指提心吊胆,恐惧万分。也省作“战兢”。古时有首批评周幽王的诗,作诗的人对当时国势深为不安,认为当时形势如同人面临深渊和走在薄薄的冰层上一样,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使人心惊胆颤。

【出典】: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 《三国志·魏书·赵王干传》:“叔父兹率先圣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遗命,战战兢兢,靖恭厥位,称朕意焉。” 唐·张说《大唐封禅颂》:“盖三代之设王制也,武纬之,文经之,圣谟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兢,日慎一日。”


并列 战战,发抖的样子;兢兢,谨慎的样子。①形容恐惧、谨慎的样子。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廖辉英《红尘孽债》:“如果自己仍然一直在它的阴影下~地生活,那就太笨。”②因寒冷而发抖的样子。元·刘唐卿《降桑椹》1折:“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饥之食,~,无颜落色,冻剥剥的袖手低头。”△多用于描写生怯发抖的样子。→战战栗栗 ↔镇定自若


【词语战战兢兢】  成语:战战兢兢汉语词典:战战兢兢

猜你喜欢

  • 少壮几时奈老何

    《文选》卷四十五汉武帝(刘彻)《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夸老何。”“少壮几时奈老何”,意思是说人生少壮之时没有多久,匆匆老年将至,无法阻止时光的催迫。唐.杜甫《渼陂行》诗:“少壮几时奈老

  • 韩康价

    源见“韩康卖药”。指口不二价,价一律。清查慎行《陆端毂索赠》诗:“五色邵平瓜,一口韩康价。”

  • 庖西书

    庖(páo袍):厨房。指明代大臣解缙(jìn晋)感皇帝知遇之恩而上书一事。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批评太祖政令屡改、杀

  • 一瓣心香

    唐.韩偓《仙山》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水清无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骑鹤来。”心香,佛教谓中心虔诚,能感通佛道,如同焚香礼佛。一瓣,犹一炷。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常说将这一瓣

  • 题鞭

    同“题马鞭”。隋于仲文《答谯王诗》:“武骑初摛翰,文学正题鞭。”

  • 路蒲末学

    源见“温舒截蒲”。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唐黄滔《谢试官》:“而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固当绝望超隅,甘心灭刺。”

  • 瑞脑香巾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枰子将输,

  • 宋玉墙

    源见“东墙窥宋”。指佳人寄情之处。唐唐彦谦《离鸾》诗:“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亦借指墙边花开处。唐罗隐《桃花》诗:“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 荆卿燕市

    源见“燕市悲歌”。指侠士的豪放行为。南朝 梁江淹《泣赋》:“若夫景公 齐山,荆卿 燕市,孟尝闻琴,马迁废史。”

  • 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易:交换。析:分解。骸:骨头。炊:烧火做饭。 交换亲生的儿女吃,分解尸体的骸骨烧。 形容大灾之年或久受围困时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象。语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