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扫墓望丧

扫墓望丧

文选》卷五四唐李善注引《汉书》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腊,祭名,在每年十二月举行,腊祭之日为腊日。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到洛阳,适见报囚(报囚,判决罪犯)。母大惊(以为将腊祭逢凶不吉,杀戮过多,故惊)。毕正腊已,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汝,你;去,离开)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果败。”

汉时严延年的母亲,到洛阳探子并准备腊祭,不巧正碰上处决犯人,她认为腊祭逢凶不吉利,故回到东海故乡去扫除墓地,等待灾难降临。

后因以“扫墓望丧”用指预见祸及家败。《文选》卷五四梁刘孝标《辩命论》:“且于公高门以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


偏正 扫除墓地,以等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有恶报,指日可待。据《汉书·酷吏传·严延年》载,严延年迁河南太守,用刑刻急。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行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岂非休咎之应邪?”△贬义。多用于描写酷吏。→高门待封 恶有恶报 恶贯满盈恶积祸盈 ↔善有善报


【词语扫墓望丧】  成语:扫墓望丧汉语词典:扫墓望丧

猜你喜欢

  • 大义灭亲

    指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公元前719年,卫桓公之弟州吁与卫大臣石碏之子石厚互相勾结,发动政变,杀死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国君。为了惩罚叛乱分子,石碏私下设计,表面上建议石厚陪州吁出访陈国,暗地

  • 犬吠白云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指天上仙境。唐杜甫《滕王亭子》诗之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 姚花

    同“姚黄”。宋 丘璿《牡丹荣辱志.姚黄为王》:“名姚花以其名者,非可以中色斥万乘之尊,故以王示妃,是上下等夷也。”【词语姚花】   汉语大词典:姚花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 ㄙˋ sì ):雌犀牛。柙( ㄒㄧㄚˊ xiá ):关野兽的笼子。椟( ㄉㄨˊ dú ):匣子。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壳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 意谓看守者失职,要对上

  • 倒载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亦作“倒置干戈”。《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偃革为轩:停罢军用的车辆,改作乘人

  • 矛炊剑淅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处境极险。柳亚子《送楚伧北伐》诗:“灯影钗光迷扑朔,矛头炊淅莫迟徊。”

  • 北门卧护

    《旧唐书.裴度列传》:“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护北门可也。”唐宪宗派宰相裴度兼任河东节度使时,下了一道命令:你虽然常有病,但年岁还不算老,为朕镇守北门可以罢。后世因以喻戍守边疆将领的意思。明.汤显

  • 焚书坑儒

    指秦始皇下令焚烧诗书、坑死儒生之事。后以此典比喻毁灭文化、迫害读书人的种种暴政。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时,庄襄王死,立为秦王。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后,

  • 舞斑

    同“舞衣斑”。明张岱《孝友颂》:“何以为欢?舞斑设醴。茅容烹雌,惟供甘旨。黄香扇枕,为亲销暑。”【词语舞斑】   汉语大词典:舞斑

  • 倾阳

    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葵藿。”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