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梭折齿

投梭折齿

亦作“投梭之拒”。梭:织布用的工具。齿:牙齿。以手中的梭子投击别人,打折他的牙齿,指妇女不畏强暴,抗拒男子引诱、挑逗。典出晋谢鲲事迹。谢鲲(约280-322年),字幼舆,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初,为王敦长史,屡谏其莫举兵反晋,未被接受。王敦攻入建康之后,又时进正言。王敦见其不能顺从自己,便使其出任太守,寻卒于官。谢鲲少时有高名,不修仪表,喜好《易》、《老子》二书,善于唱歌、弹琴。为人旷达,不拘礼节。邻居家高氏有个女儿,很有姿色。谢鲲便去挑逗,其女用织布的梭子投他,打折了他两颗牙齿。当时人们给他作了句顺口溜说:“放荡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听到了,面无惭色,傲然长啸说:“并不妨碍我放声高歌。”

【出典】:

晋书》卷49《谢鲲传》1377页:“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例句】:

唐·元稹《莺莺传》:“儿女之情,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清·陈沣《东塾读书记·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于城隅,又贻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 清·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崔、张佳偶也,使其始莺娘有投梭之拒,则其后张生断无有弃掷之悲。”


其他 梭,织布时用以穿线的工具。扔出梭子打断坏人的牙齿。形容态度坚定果敢。语本《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矣。”△为女子拒绝调戏、引诱的典实。→拒人千里 ↔搔首弄姿。也作“投梭之拒”。


【典源】《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

【今译】 晋代谢鲲字幼舆,性情佻达,不修仪行。他邻居家有位姑娘长得美貌,谢鲲就去挑逗人家,姑娘扔织布梭子打他,将他的两枚牙齿打折了。当时人们传说:“轻佻没个完,幼舆打折牙。”

【释义】 后以此典男女之间情事。

【典形】 防飞梭、投梭之拒、折齿梭、折齿之惭。

【示例】

〔防飞梭〕 宋·苏轼《百步洪》 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投梭之拒〕 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折齿梭〕 宋·钱惟演《无题》之二:“山屏六曲归来夜,只恐重投折齿梭。”

〔折齿之惭〕 唐·韩偓《香奁集自序》:“粗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惭。”


【词语投梭折齿】  成语:投梭折齿汉语词典:投梭折齿

猜你喜欢

  • 鲁阳金行

    《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引《庐江七贤传》:“陈翼到蓝乡,见道边有马,傍有一病人呼曰:‘我长安魏公卿,闻庐江乐来游,今病不能前。’翼迎归养之。病困,曰:‘有金十饼,素二十匹,死则卖以殡敛,余谢主人。’既死,

  • 一蹶不振

    汉代刘向《说苑.谈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却足:却步。意思是摔了跤不敢再走路。后指一次失败或遭受挫折之后,再也振作不起来。其他 蹶,跌倒,引申为挫折。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

  • 败兴催租吏

    源见“满城风雨”。谓俗事相扰,诗兴索然。清 丘逢甲《重阳作》诗:“满城风雨铸新诗,幸无败兴催租吏。”

  • 响掷金

    源见“掷地金声”。借指绝妙诗文。唐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 五行俱览

    同“五行俱下”。唐 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初在法主座下听《老子西升灵宝南华真人论》,退席之际,即为人讲说,五行俱览,一字无遗。”

  • 剑冲牛斗

    同“剑射牛斗”。前蜀贯休《杜侯行》:“江表唯传君子营,剑冲牛斗疏真宰。”

  • 握粟

    同“握粟出卜”。清黄宗羲《高古处府君墓表》:“有所疑者,待君而决。君亦间应握粟之求,无不奇验。”【词语握粟】   汉语大词典:握粟

  • 勒功比宪

    同“勒铭燕然”。唐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 干父之蛊

    《易经.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王弼注:“以柔巽之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蛊,事。干父之蛊,指儿子能秉承父志,完成其未竟之事业。也作“干父”。唐.独孤及《唐故虢州弘农县令天水赵

  •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憎:厌恶。 面貌使人厌恶,语言枯燥无味。语出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晚清文学丛钞.颐琐〈黄绣球〉八回》:“黄通理对黄绣球说:‘这真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