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纬乾凿度》卷下:“孔子曰:‘帝德之应,洛水先温。’”后因以“温洛”称颂帝王有盛德。南朝 梁任昉《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时来浊河变,瑞起温洛清。”亦借指洛阳。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当贼逼
源见“鲁连辞赏”。指卓绝的功绩。唐刘长卿《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诗:“鲁连功可让,千载一相挥。”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麋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孔子家语》卷四《辩物》:“叔孙氏之
参见:冠髑髅
《论语.宪问》(卷七):“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鲁国看守城门的人讽刺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还要坚持下去。后因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比
源见“南山种豆”。咏田间劳作。宋苏轼《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诗:“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载:事。臭:气息,气味。 老天爷行事的时候,既无声音,也无气味。 意谓天道幽微玄妙,难以被人感知和认识。语出《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孔颖达疏:“上天所为之事,无声音,无臭味,人
《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代朱熹《大学章句》:“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按照朱熹的
以他人的得失成败,作为自己的法戒。《新唐书.魏征传》载:魏征去世以后,唐太宗临朝叹息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鉴: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形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