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

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清楚。原作“旁观见审”。出自唐元行冲之语。元行冲(653-729年),名澹(dàn淡),以字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进士及第。累迁通事舍人,太常少卿。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但他志在著作,不愿任此类职务,遂改任弘文馆学士、国子祭酒等职。曾编过《魏典》三十篇,并为唐玄宗自注的《孝经》和魏徵所著《类礼》一书撰义疏。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为此,他又著《释疑》篇以自释。其中便曾讲到“往往当局者迷惑,而‘傍观见审’。”后人遂作“旁观者清”。

【出典】:

旧唐书》卷102《元行冲传》3179页:“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55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6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语出《红楼梦》55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费宏达《女人们》:“常言道当事者迷,~,自己怎么给粘糊了。”△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洞若观火 ↔当事者迷。 也作“傍观者清”。


【词语旁观者清】  成语:旁观者清汉语词典: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津难问

    源见“沮溺耦”。指问津而遭嘲。宋梅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

  • 勿剪之欢

    《诗经.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休止于草舍中)。”原意是指周朝人民思慕召公奭(shì)的德行,互相勉励,不要剪伐召公曾在下面休憩过的那棵甘棠树。后以喻不遗弃友人的遗

  • 信陵恩

    源见“信陵虚左”。美称别人的赏识或重用。唐王昌龄《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乔迁之喜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后用“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升官。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四月十一日,鲁迅从北四川路底公寓迁往施高塔路大陆新村,十四日我

  • 独树不成林

    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比喻单个的力量不能成大事。《乐府诗集》卷二十四《紫骝马》题解引《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也作【孤树不成林】。《红旗谱》卷二:“和大家合伙一块办事有多么好

  • 衔羽

    《韩非子.说林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后用为相助之典。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八:“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词语衔羽】   汉语

  • 化鹤飞还

    同“化鹤重来”。宋曾觌《燕山亭.杨廉访生日》词:“蝴蝶梦惊,化鹤飞还,荣华等闲一瞬。”

  • 轮菌

    同“轮囷”。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爰有遐狄,镣质轮菌。”【词语轮菌】   汉语大词典:轮菌

  • 纳沟之痛

    源见“纳隍之志”。指痛惜人民的疾苦。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处士耿楚控先生定理》:“伊尹之觉,非闻见知解之觉也,即其若挞之耻,纳沟之痛,此其觉也。”

  • 呼卢胜

    源见“百万呼卢”。指欢宴嬉戏。宋刘筠《夜宴》诗:“笑逐呼卢胜,歌随解佩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