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旗鼓相当

旗鼓相当

原作鼓旗相当,古代军队用旗鼓发号施令,故称两军对垒时为旗鼓相当。后用以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建武三年(27年),割据甘肃的隗嚣向光武帝刘秀上书称臣,当时光武帝致力于平定关东各地,尚无余力进攻盘据四川的公孙述势力。因此将扼制公孙述北上的任务交给隗嚣,他在致隗嚣的信中说:“现在关东一带寇贼,到处屯聚,野心很大。我抽不出兵力进兵四川与他们比试高低。如果公孙述出兵汉中、长安一带,希望能借用您的兵力,与他旗鼓相当地打上一仗,如果您肯这样做,这正是论功行赏、独当一面的大好时机啊!”

【出典】:

后汉书》卷13第523页《隗嚣传》:“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公孙述字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例句】: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单子春曰:‘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


主谓 旧时指双方军队中旗帜、战鼓的威仪相当。指两军竞争取胜。也喻才力不相上下。语本《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它与红色造反团在军工学院分庭抗礼,~。”△多用于表示双方实力方面。→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势均力敌 ↔众寡悬殊 卵石不敌。也作“鼓旗相当”。


【词语旗鼓相当】  成语:旗鼓相当汉语词典:旗鼓相当

猜你喜欢

  • 拔赵旗

    源见“拔赵帜易汉帜”。喻竞争取胜。五代王仁裕《贺王溥入相》诗:“一战文场拔赵旗,使调金鼎佐无为。”【词语拔赵旗】   汉语大词典:拔赵旗

  • 轼庐

    《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名斯,)过段干木(战国时芮城人,他清贫守道,不肯出仕,受到魏文侯的尊敬)之闾(闾,里巷的大门。《文选》卷六引作‘庐’。)而轼之(凭轼致以敬礼。轼是古时

  • 强弩之极

    同“强弩之末”。《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衡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见“强弩之末”。【词语强弩之极】  成语:强弩之极汉语大词典:强弩之极

  • 清都紫府

    同“清都紫微”。宋张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寿》词:“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词语清都紫府】  成语:清都紫府汉语大词典:清都紫府

  • 孔武有力

    《诗.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孔:甚、很。武:勇武、勇敢。后因以“孔武有力”形容十分威武而有力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孜渐长,孔武有力,喜田猎,不务生产,

  • 扫眉才子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在今四川华阳县南。据《名胜志》说,三国时蜀费祎聘于吴,诸葛亮为他送行,叹曰“万里之行,始于今日”,故名。)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

  • 吹凤

    源见“王乔控鹤”、“乘鸾”。指吹奏笙箫等乐器。唐顾云《华清词》诗:“隔烟遥望见云水,弹璈吹凤清珑珑。”元郯韶《寄熊自得》诗:“思尔箫声当静夜,时时吹凤碧山头。”【词语吹凤】   汉语大词典:吹凤

  • 首丘志

    源见“狐死首丘”。喻回归故乡的心愿。元岑安卿《哀故厉先生》诗:“暮年赋归欤,幸遂首丘志。”

  • 韩侯将坛

    源见“韩信登坛”。指韩信被拜授大将。元庾天锡《雁儿落过得胜令》曲:“韩侯一将坛,诸葛三分汉。功名纸半张,富贵十年限。”

  • 非池中物

    《三国志.周瑜传》:“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后以“非池中物”指有远大抱负的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