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求和亲,说希望娶汉女为妻,愿作汉朝的女婿。汉元帝就把宫女王嫱(字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很高兴。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名嫱,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元帝时被选入宫。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烟支,汉时匈奴单于之妻的封号)。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阏氏。后以此典咏和亲,也借指宫女愁怨和塞外乡思。

【出典】:

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3803页:“竟宁元年(前33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汉宣帝年号,前49年)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另《后汉书》卷89《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妆,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例句】:

唐·屈同仙《燕歌行》:“昭君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复和。” 唐·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唐·李如璧《明月》:“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朦胧。” 唐·罗虬《比红儿诗》之6:“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唐·陆龟蒙《宫人斜》:“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 宋·晁补之《绿头鸭·观佳妓轻盈弹琵琶》:“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座已凄然。” 宋·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宋·汪元量《幽州秋日》:“雪深沙碛王嫱怨,月满关山蔡琰悲。” 元·张可久《双调湘妃怨·怀古》:“汉和蕃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元·刘天迪《一萼红·夜闻南妇哭北夫》:“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


【典源】 《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年,(呼韩邪) 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驩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yanzhi),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同日弃市。”宋·王观国《学林》引《西京杂记》末作“帝怒,杀画工毛延寿。”

【今译】 汉元帝后宫妃嫔女侍众多,不能一一召见,让画工给每人画张像,按画像召幸。宫人们都贿赂画工,多的十万,少的也有五万。只有王嫱 (一作墙、樯,字昭君) 不肯,于是画工将他画丑,不得召幸。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与汉交好,愿意娶汉美人为正妻,做汉的女婿以表亲切。汉元帝按画像派遗昭君。临行前,召见昭君,见她容貌为后宫之冠,并且善于应对,举止娴雅。元帝虽然很后悔,但为对外国守信用,不再更换人选。昭君于是随单于北去出塞。元帝严加追究,查出画工毛延寿等受贿作弊,将他们全皆处死,抄没其家。据《太平寰宇记》,昭君墓草色常青,人称青冢。晋代后又将昭君称作明君、明妃。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受奸人欺蒙,不得赏识恩宠; 也用以形容远离故土,心境哀怨。

【典形】 不肯用黄金、出塞琵琶、汉国明妃、恨丹青、黄金买画工、魂依青冢、毛延寿画、马上琵琶、明妃出塞、明妃玉塞、明妃怨、青冢、青冢埋魂、杀画师、枉图画、王嫱青冢、王嫱怨、无情是画师、怨延寿、昭君怨曲、嫁呼韩、出塞、怨画师、汉宫貌、辞君嫁骄虏、琵琶万里行、粉绘相负、重货洛阳师、却似画图中、不惯胡沙远、无金买图画、天边青作冢、琵琶马上、图形汉宫、明妃远嫁、延寿丹青、云埋青冢、琵琶泣、羞改画、泣胡沙、斩画师、丹青责、马上曲。

【示例】

〔不肯用黄金〕 宋·曾巩《明妃曲》之二:“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出塞琵琶〕 金·吴激《风流子》:“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

〔汉国明妃〕唐·杨凌《明妃怨》:“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

〔恨丹青〕 唐·白居易《昭君怨》:“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黄金买画工〕 清·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魂依青冢〕 清·唐孙华《题文姬入塞图》:“当时若不捐金璧,魂依青冢无还期。”

〔毛延寿画〕 唐·李商隐《王昭君》:“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 宋·辛弃疾 《贺新郎》:“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明妃玉塞〕 唐·李白《愁阳春赋》:“若乃陇水秦声,江猿巴吟。明妃玉塞,楚客枫林。”

〔明妃怨〕 唐·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明妃怨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笳哀。”

〔青冢〕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青冢埋魂〕 宋·欧阳修《唐崇微公主手痕》:“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杀画师〕 清·刘献廷《王昭君》:“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蚩?”

〔枉图画〕 唐·李白 《王昭君》:“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嫱青冢〕 元·李治《近陂塘·和元遗山》:“霜魂苦,算犹胜王嫱青冢真娘墓。”

〔王嫱怨〕 宋·汪元量《幽州秋日》:“雪深沙碛王嫱怨,月满关山蔡琰悲。”

〔无情是画师〕 唐·沈佺期《王昭君》:“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怨延寿〕 金·元好问《秋风怨》:“总把丹青怨延寿,不知犹有竹枝盐。”

〔昭君怨曲〕 元·刘天迪《一萼红·夜闻南妇哭北夫》:“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


猜你喜欢

  • 沉白马

    源见“白马清流”。比喻清正有德之士被害。明陈子龙《夜观太白》诗:“河传沉白马,星复贯黄龙。”清钮琇《觚賸.虎丘题诗》:“虞山 钱宗伯(钱谦益)以谴归,有题诗虎丘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白马,今来应悔

  • 淳于炙毂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淳于髡,齐人也,博学强记,学无所主。……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

  • 发号施令

    《尚书.冏( ㄐㄩㄥˇ jiǒng 炯)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贼:善。意谓发布命令,使民共晓。并列 发布指示、命令。语出《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 雍门鼓琴

    雍门:战国齐人,复姓雍门,名周,雍门善于鼓琴。曾借鼓琴游说齐国孟尝君,使孟尝君感受至深。汉刘向《说苑.善说》:“雍门子周以琴见乎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门子周引琴而鼓之,徐动

  • 祝网三驱

    源见“网开三面”、“三驱”。为帝王广施仁德的典故。明詹同《出猎图》诗:“焉知祝网三驱意,但醉氍毹紫塞间。”

  • 东方朔割炙

    源见“割肉怀归”。指东方朔割肉怀归事。汉扬雄《解嘲》:“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东方朔割炙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

  • 去泰去甚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后以“去泰去甚”谓去其过甚,使事适中。晋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斫,去泰去甚;木无雕鎪,土无绨锦。”见“去甚去泰”。晋·

  • 润笔

    《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唐 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润笔,本谓蘸墨水写或画,后以借指付给作

  • 帝子痕

    源见“湘妃竹”。指泪痕。清曹申吉《楚南》诗:“楚南近日苍生泪,不是当年帝子痕。”

  • 独醒人

    《楚辞.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后以“独醒人”指屈原。宋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