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

晋.葛洪《西京杂记》:“卓文君姣好,眉如远山,目如秋水。”

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cù)损他淡淡眉山。”

秋水明净澄澈,用以比眼睛。望穿秋水用以形容对异地亲人的殷切盼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述宾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殷切盼望。语本元·王实甫《西厢记》3本2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多用于描写盼望之语。→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形容热切盼望却久候不至的神情与心态,犹言 “望眼欲穿”。

“秋水”指什么呢? 为什么说 “望穿”呢?

“秋水”,这里不是指自然界秋天里的水,而是代指美女的眼睛。人们把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如袁桷 《题美人图》: “望幸眸凝秋水,倚愁眉簇春山。”像秋水般清澈明亮的眼波又谓之 “秋波”,如言 “秋波传情”、“暗送秋波”,即谓眉目传情之意。“波”即指眼神。

“秋水”、“秋波”皆喻美目而言。“望穿秋水”即言 “望穿了眼睛 ( 望眼欲穿) ”之意。有首歌词有一段唱道: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梦魂无所依,空有泪沾襟……”其渴望思至之情溢于言表。“望穿秋水”那种热切、巴望、焦虑、祈愿等复杂难言的心态神情,不是一般人所能亲历或理解的。


【词语望穿秋水】  成语:望穿秋水汉语词典:望穿秋水

猜你喜欢

  • 武城鸡

    源见“武城弦”。比喻微小之物。唐张九龄《赠澧阳韦明府》诗:“君有百炼刃,堪断七重犀。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词语武城鸡】   汉语大词典:武城鸡

  • 寻诗驴背

    同“骑驴索句”。余寿颐《金缕曲》词:“风雪板桥路,曾记得寻诗驴背,烟横古渡。”

  • 化蝴蝶

    源见“庄周梦蝶”。指庄周梦化为蝴蝶。借指梦境,含悠游自在之意。宋陆游《睡觉作》诗之一:“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宋刘克庄《沁园春.九和林卿韵》词:“已化为蝴蝶,穿花栩栩,懒陪鹓鹭,佩玉锵锵。

  • 灵雨随车

    同“甘雨随车”。唐柳宗元《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词语灵雨随车】  成语:灵雨随车汉语大词典:灵雨随车

  • 融酒

    源见“北海尊”。雅称酒。含饮宴之意。唐罗隐《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融酒徒夸无算爵,俭幕还少最高枝。”

  • 潘郎泪满衣

    源见“潘岳悼亡”。借指丧妻之悲。唐温庭筠《和友人悼亡》:“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髩雨霏微。”

  •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二刻拍案惊奇》卷19:“~。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词语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成语: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 睡海棠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东坡作《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事见《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沈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

  • 燕兰梦

    源见“燕梦征兰”。借指生子之愿望。宋杨亿《宣曲二十二韵》:“秦凤来何晚,燕兰梦未成。”

  • 大槐枕

    源见“南柯梦”。借指睡梦。元揭傒斯《宿华盖山赠赵尊师》诗:“我有大槐枕,相见东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