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枕流漱石

枕流漱石

同“枕石漱流”。元耶律楚材《和移刺继先韵》之一:“枕流漱石轻轩车,吟烟啸月甘藜藿。”


见“枕石漱流”。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典源】《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楚) 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 (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 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晋书·孙楚传》亦载。

【今译】 晋代孙楚年轻时欲遁隐山林,他与王济谈论,误将“枕石漱流”说成“漱石枕流”,王济问:“难道水流可枕,石能漱口吗?”孙楚随即辩解说:“枕流是为洗耳,好除去俗尘; 漱石是为砺齿,好远离人间烟火。”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居生活。

【典形】 漱流、漱石、漱石先生、孙公漱石、枕流漱石、枕流意、枕石、枕漱、枕流耳。

【示例】

〔漱流〕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遂使漱流逸客,望骥足以云蒸。”

〔漱石〕 元·吴西逸《蟾宫曲·山间书事》:“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漱石先生〕 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孙公漱石〕 明·汤显祖《游碧涧同外父》:“童子春年戏,孙公漱石情。”

〔枕流漱石〕 元·耶律楚材《和移刺继先韵》之一:“枕流漱石轻轩车,吟烟啸月甘藜藿。”

〔枕流意〕 唐·薛涛《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枕石〕 宋·陆游《追凉至安隐寺前》:“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


【词语枕流漱石】  成语:枕流漱石汉语词典:枕流漱石

猜你喜欢

  • 玩物丧志

    谓沉迷于玩弄宠爱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武王克商后,西戎部落向周朝进贡当地名产旅獒。召公奭(shì)担心武王沉迷于玩乐,不思进取。因作《旅獒》对他进行规戒。他说,有德行的君主,对人言行皆严整可以取

  • 凿齿尺牍

    《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晋.习凿齿,

  • 阔步高谈

    迈着大步,高声交谈。形容言行自由,无拘无束。也形容举止洒脱。魏文帝曹丕(187-226年),字子桓,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袭封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国号魏,政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门阀士族在政

  • 龋齿孙娘

    源见“孙寿愁眉”。喻指妆容妖媚入时的女子。金元好问《杏花》诗之一:“画眉卢女娇无奈,龋齿孙娘笑不成。”

  • 曲江宴

    五.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曲江大会……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录事。……曲江大会,则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故曹松诗云:‘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敕下后人置被袋,例以

  • 卞庄之刺

    源见“卞庄子刺虎”。谓两强相争,为第三者所利用。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四节:“惟同国推刃,自相靡敝,久而不解,两虎之噬,恐利卞庄之刺。”

  • 尧沉九日

    源见“羿射九日”。借指为民除害。唐李峤《箭》诗:“夏列三成范,尧沉九日辉。”

  •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因以“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

  • 鸡犬皆仙

    鸡与犬皆成仙升天。《神仙传.刘安》载淮南王刘安临仙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后遂以“鸡犬皆仙”比喻一人得到好处连带周围的人也可沾光。一作“鸡犬升天”。【词

  • 七国三边

    《史记.孝景本纪赞》:“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又《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西汉王朝从高祖到景帝统治时期,曾先后遭受外部三边之患和内部七国之乱。后以“七国三边”指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