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李成蹊

桃李成蹊

蹊(xī希):小路。此典比喻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因为开花和结有果实吸引人们前来,所以在树下很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或比喻注重实际而不讲求虚名。司马迁撰写《史记·李将军列传》最后评论说:“《论语》上说:‘在上位之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之人本身行为不端正,虽然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广将军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讲话。到他死时,天下无论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极尽哀痛。他那种忠实品质确实得到士大夫们信任!俗话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浅近,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此典又作“嘉树下成蹊”、“成蹊”、“桃李无言”、“芳菲不为言”、“李无言”、“成蹊桃李”、“桃李无蹊”、“无言桃李”、“桃李不须言”、“桃李言”、“蹊为李广”。

【出典】: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2878页:“太史公曰:《传》(指《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xún xún巡巡,通“恂恂”,谦恭谨慎)如鄙人(居住郊野未见世面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他,指李广)其(那)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yàn宴,群众中流传简单通俗有深刻道理之语句)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例句】: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南朝齐·谢眺《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径,桑榆阴道周。” 南朝梁·萧绎《芳树》:“交让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宋·杨亿《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无言。” 宋·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宋·陈师道《寄毫州何郎中》:“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宋·朱淑真《春日杂兴》:“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明·袁宏道《邺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迹岂匏瓜系。” 明·徐渭《李》:“蹊堪为李广,核可付王戎。”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绿渐稠。”


【典源】《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汉书·李广传》亦载。

【今译】 汉代将军李广抗击匈奴,身经七十余战,匈奴望而生畏,称为“飞将军”。司马迁为其作传,称赞说: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不正是李广的写照吗?李广看上去像个老百姓,且不擅辞令,然而他死去,无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之哀痛,因为他忠心耿耿,待人以诚。正如谚语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虽不说话,自能以花果吸引人们前来,树下以至走出一条小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爱戴。

【典形】 成蹊、成蹊桃李、芳菲不为言、嘉树下成蹊、李无言、李下蹊、桃李不须言、桃李成蹊、桃李径、桃李无蹊、桃李无言、桃李言、无言桃李、蹊为李广、满蹊桃李、桃李无情、桃李终不言、桃阴旧蹊、将军桃李、门下成蹊。

【示例】

〔成蹊〕 南朝梁·萧绎《芳树》:“交让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成蹊桃李〕 宋·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人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芳菲不为言〕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嘉树下成蹊〕 魏·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李无言〕宋·杨亿《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无言。”

〔李下蹊〕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文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桃李不须言〕 明·袁宏道《邺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桃李成蹊〕 南朝齐·谢脁《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径,桑榆阴道周。”

〔桃李无蹊〕 宋·陈师道《寄亳州何郎中》:“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桃李无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桃李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迹岂匏瓜系。”

〔无言桃李〕 宋·朱淑真《春日杂兴》:“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蹊为李广〕 明·徐渭《李》:“蹊堪为李广,核可付王戎。”


【词语桃李成蹊】  成语:桃李成蹊汉语词典:桃李成蹊

猜你喜欢

  • 方邵

    同“方召”。《宋书.王镇恶传》:“〔镇恶〕实扞城所寄,国之方 邵也。”隋卢思道《劳生论》:“方 邵重臣,外扬武节。”【词语方邵】   汉语大词典:方邵

  • 李郭仙名

    源见“李郭同舟”。指高逸不凡的名声。元 任昱《水仙子.泛舟》曲:“船如天上行,人传李 郭仙名。”

  • 橘柚千头

    同“千头木奴”。明陈子龙《寿包山许伯赞母夫人》诗:“芙蓉十丈华山井,橘柚千头梦泽天。”

  • 楼护智

    《汉书.游侠传.楼护传》:楼护字君卿,齐人。曾任广汉太守,元始中,封息乡侯。“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言其见信用也。”西汉齐人楼

  • 车如鸡栖

    源见“鸡栖”。形容车小简陋。宋黄庭坚《赠张仲谋》诗:“车如鸡栖马如狗,闭门常多出门少。”

  • 曳白

    考试时白纸上一字未写,交白卷。《新唐书.苗晋卿传》:“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诠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制,覈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

  • 劝善黜恶

    同“劝善惩恶”。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见“劝善惩恶”。《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

  • 火色

    同“鸢肩火色”。清 沈荣隽《书怀》诗:“马周困长安,行路愁偪侧;卓见非常何,火色人谁识?”【词语火色】   汉语大词典:火色

  • 姑妄听之

    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偏正 姑且听听,不可深信。语本《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梁启超《卢梭学案》:“姑妄言之,愿天下读者勿~也。”△用于指听取他人意见的一种态度。【词语姑妄

  • 玉麈谈玄

    源见“麈尾清谈”。指清谈哲理。宋姜夔《湘月》词:“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