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桑间濮上

桑间濮上

《礼.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是古卫国地名,在濮水之上。古代男女常于此聚会,以歌谣赠答,这些情歌被称为“桑间濮上之音”,向被封建卫道者诬为“靡靡之乐”、“亡国之音”。后以“桑间濮上”为男女幽会之所。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桑间濮上之辞,我所弹的唱的就是我自己做的《胡笳十八拍》,是诉述自己的悲哀。”亦省作“桑濮”。


并列 桑间,古卫国地名,在濮水之上。原指淫邪音乐流行之地,后作男女幽会之所。语出《礼记· 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之阻,男女也亟聚会,声色生焉。”※濮,不读作pù。△贬义。大多指低级下流的靡靡之音。 →郑卫之音 ↔声振林木 声乐绕梁 响遏行云。也作“濮上桑间”、“桑间之音”、“桑间之咏”、“桑中之喜”。


【词语桑间濮上】  成语:桑间濮上汉语词典:桑间濮上

猜你喜欢

  •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而领会要旨。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陶潜(372-427年),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出身士族,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

  • 幻泡

    源见“梦幻泡影”。喻指事物虚幻无常。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词语幻泡】   汉语大词典:幻泡

  • 商山芝

    源见“商山四皓”。隐者疗饥的紫芝。唐李德裕《忆药苗》诗:“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词语商山芝】   汉语大词典:商山芝

  • 独立王尊

    《汉书.王尊传》载:王尊任东郡太守时,东郡 河水上涨,浸泡金堤,百姓惊恐。王尊祝祷:“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万千吏民争相叩头请他离开,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溢,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

  • 篱菊

    源见“东篱菊”。谓篱下的菊花。常用为咏菊之词。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词语篱菊】   汉语大词典:篱菊

  • 绝冠缨

    同“大笑绝缨”。清唐孙华《次韵酬吴振西》:“谈笑不须论博局,诙谐一住绝冠缨。”

  • 曹溪旨

    源见“曹溪一滴”。指禅宗的奥旨。唐 善生《送玉禅师》诗:“洞了曹溪旨,宁输俗者机?”

  • 蘧轮声

    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

  • 泾渭自分

    同“泾渭分明”。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 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见“泾渭分明”。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立诚而风雨如晦。”【词语泾渭自分】  成语:泾渭自分汉语大词典:

  • 入不支出

    见“入不敷出”。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公私俱困。”【词语入不支出】  成语:入不支出汉语大词典:入不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