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樊迟学稼

樊迟学稼

稼(jià嫁):种植谷物。此典指樊迟向孔子请求学种庄稼。后以此典泛指种田、种菜等事。樊迟(前515年——?),一名樊须,字子迟。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孔子学生,春秋末儒者。当初,樊迟请求学习种田,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求学习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此典又作“樊迟稼”、“师老圃”、“樊迟圃”、“樊须稼”、“学圃樊迟”、“学稼”。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215页:“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Pǔ普,种菜蔬、花草园地。此指种菜),曰:‘吾不如老圃。’”

【例句】:

唐·韩愈《县斋有杯》:“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宋·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间》:“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宋·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元·马致远《哨遍》:“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 清·唐孙华《双凤村居后有隙地杂栽花木》:“学稼未能先学圃,於陵千载是吾师。”


【典源】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今译】 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他向孔子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向孔子请求学种菜蔬,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释义】 后以此典泛指村居种田,种菜等。

【典形】 樊迟稼、樊迟圃、樊须稼、师老圃、学稼、学圃樊迟。

【示例】

〔樊迟稼〕 唐·韩愈《县斋有怀》:“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樊迟圃〕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樊须稼〕 宋·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师老圃〕 宋·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间》:“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学稼〕 清·唐孙华《双凤村居后有隙地杂栽花木》:“学稼未能先学圃,於陵千载是吾师。”

〔学圃樊迟〕 元·马致远《哨遍》:“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


猜你喜欢

  • 佳兵

    《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河上公注:“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之。”后人沿用“佳兵”为坚甲利兵或好用兵之义。南朝 梁庾肩吾《被使从渡江》诗

  • 入幕之宾

    幕:帷幕。能进入帷幕内的客人,比喻亲信人物,后幕僚称为幕宾。郗超(336-377年),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字景兴,一字嘉宾。为桓温参军,深见信任。时桓温权势煊赫,气焰熏天。渐有代晋自立之心,常言:

  • 大相迳庭

    清·厉鹗《跋》:“嗟呼!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词语大相迳庭】  成语:大相迳庭汉语大词典:大相迳庭

  • 歌廉

    同“歌叔度”。廉,指廉范。金段克己《南乡子.寿县大夫薛君宝臣》词:“五袴复歌廉,竹马儿童更可怜。”【词语歌廉】   汉语大词典:歌廉

  • 苏耽鹤

    源见“苏耽”。传说苏耽成仙后所化之鹤。宋黄庭坚《次韵高子勉》之三:“但恐苏耽鹤,归时或姓丁。”

  • 子瓞绵绵

    同“瓜绵”。清李渔《陈宗来中年乏嗣闻庭中木瓜结实是生儿佳兆也》诗之一:“故园芳讯到天涯,子瓞绵绵兆在瓜。”

  • 尾大不掉

    见〔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主谓 尾巴太大就不易摆动。①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就不服从指挥调度。也比喻机构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糊涂世界》卷8:

  • 使星入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郃传》:“和帝继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接待宾客的馆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

  • 别有心肝

    同“别有肺肠”。茅盾《子夜》三:“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别有心肝。”见“别具肺肠”。茅盾《子夜》3:“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词语别有心肝】  成语:别有心肝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见〔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见“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词语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成语:公耳忘私,国耳忘家